中国食品网

绿色食品标志的系列知识

2007-02-09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716

一、绿色食品的特征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 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二) 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 

(三)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三、绿色食品分类标准

LB-29类:肉、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腌制和干制的水果及制品、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沙司及食用果。 

LB-30类:酵母、调味用香料、食用淀粉及其制品、冰制食品、食盐、酱油、醋、咖啡及咖啡代用品、可可、茶、糖、糖浆、蜂蜜、面包、糕点、米、面粉及其他谷物制品、豆制品、芥末、味精等调味品;搅稠奶油的制剂、嫩肉粉、家用嫩肉剂等。 

LB-31类:未加工的谷物及农产品、活的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等。 

LB-32类:啤酒、矿泉水、汽水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供饮料的制剂等。 

LB-33类:含酒精的饮料(不包括医用饮料)。 

四、绿色食品的环境监测

评价因子的确定 

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主要选择那些毒性大、作物易积累的物质作为评价因子,具体为: 

1、大气评价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氟化物。 

2、水评价因子:汞 、镉、铅、砷、铬、溶解氧、PH、BOD5、有机氯、氟化物、氰化物、细菌、大肠杆菌。 

3、土壤评价因子:土壤肥力指标、重金属及类重金属、汞、镉、铅、砷、铬、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大气、土壤和水等三个部分;另外需要对农作物所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品质进行调查,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药剂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时间原则上要求安排在生物生长期进行,对我省来讲,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四月至十月之间。 

五、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

生产A级绿色食品不得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类 别————食品添加剂名称—— 原   因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 同类添加剂中ADI值最低(0-0.025mg/kg体重),用途很窄。 

抗氧化剂—— 4-乙基间苯二酚——有刺激性臭;收敛性强,仅使用于虾类褐变。 

漂白剂————硫磺————使用中破坏环境,破坏食品营养。 

膨松剂———— 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与蛋白质结合影响吸收,钾明矾可导致呕吐、腹泻。 

着色剂——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二氧化钛、焦糖色(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加氨生产)——其作用可由苋菜红代替、同上、同上同上、用途狭窄,很少使用,仅用于糖果包衣、凉果的增白、焦糖色有不同的生产方法,已选用其中最安全的方法所制备的产品。 

护色剂————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 ——可形成强致癌的亚硝胺;欧共体建议不得用于儿童食品 

乳化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目前已很少使用,色深、有异味、可用蔗糖脂肪酸酯,单硬酯酸甘油酯代替。 

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破坏维生素E;高危险物质。致癌物。 

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而灭)、2、4 -二氯苯氧乙酸——可用毒性较低的防腐剂代替、仅用于牛奶保鲜,并限于少数地区、以下各种添加剂属农药(中低毒)类,不宜用于绿色食品中、并且仅用于果蔬保鲜(绿色食品保鲜可采用气调等物理防腐方法)。 

甜味剂——糖精钠、环乙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同类添加剂中LD50值最低(0-5mg/kg体重)、1969年FDA根据毒理试验,已从公认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中取消。 

食品添加剂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在向高效低毒多功能方向发展,对现有毒性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将逐步予以淘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营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开发研制新一代天然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绿色食品的需要,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更多> 同类质量管理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