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适宜有效的培训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

2011-08-19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963

任何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都存在各式各样的培训,或者说培训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始终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之中。而培训目的明确与否、培训进行的适宜与否及有效与否、培训内容的适宜性强弱及有效性大小往往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与否甚至成败与否。因此,我们必需明确培训的目的及功能,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培训的手段为生产经营服务。

一.明确培训的概念

在《辞海》中有关培训的解释为:“为了达到某个确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使被培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技能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能够使我们获取知识的就可以称得上是培训。具体从哪个角度理解培训则完全是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如果从应用管理或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从广义的角度上理解培训更为实用,从而与广义培训相对应的培训形式可以包括授课(包括走出去和请进来)、讲解、会议、交谈和观察等,培训的实施则可以灵活多样,只要达到培训的目的即可。

二.明确培训目的和端正培训态度

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使接受培训的对象理解和掌握培训的内容,并实现培训内容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各级员工明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各个岗位的环境因素(质量管理对象),理解和掌握效果的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方法,理解和掌握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所需要的技能(包括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ISO9000∶2000标准有关培训的条款的原则要求是: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须的能力;

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通俗地讲,就是要:


明确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持续采取正确的措施去做

明白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了解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首先要根据岗位特点确定岗位需求,再通过培训使各级员工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各个岗位做些什么和怎么做,这就要求质量管理所要求的内容起码要有合理合法性、适宜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还要符合ISO9000∶2000标准的精神和原则),否则就不会对岗位工作有什么帮助而早晚会成为摆设。只有让各个岗位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才是使质量管理的工作得以实施的第一步和基础,但是光告诉怎么做还不足以加深印象和理解,只有再进一步告诉其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和不这么做的坏处,才能使受培训者明白这么做的目的和原因,才能使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但加深了印象还提高了管理的意识。

对于质量管理而言,通过培训,使各级员工了解其相关的质量管理对象、了解对其管理的原因、明确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明白这么做的好处和不这么做的坏处)、掌握对其管理的方法(做什么和怎么做),凭借各级员工的世界观和对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凭借各级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会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质量管理乃至PDCA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不至于由于不理解培训的内容和背景(造成其内容就比较空洞或教条)、不明白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目的、不理解ISO9000∶2000标准的精神和原则、只是被动地死搬硬套(或是例行公事),其效果和效率都不会理想。

对于培训这个“过程”而言,实施培训者是主体,而被培训对象就是“顾客”(如图所示)。如果要培训顺利有效,实施培训者首先要明确培训目的、明确被培训对象的岗位需求、明确被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了解“顾客”需求)、使培训能够真正为被培训对象所需(满足“顾客”需求)。通俗地讲,就是要在明确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了解被培训对象的兴趣所在,从而使培训内容和形式能使被培训对象真正感兴趣(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才能为取得预计的培训效果打下基础。

对于持续的培训而言,如果以往的培训、教育或经历的考评或评价认为员工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而且其岗位需求没有新的变化,那么完全可以没有必要实施重复性培训或可以自学为主。如果岗位需求有新的变化(包括调到新岗位或升迁至新岗位),那么就要按照新的岗位需求进行培训。针对性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培训效率,也可避免由于厌烦过多的说教造成员工对培训的反感,进而削弱了培训的功能甚至产生应付的现象。

企业通过培训还可以向员工传达一种经营理念和思想、传递企业文化的信息、对员工提出一定的要求和期望(也是一种内部信息交流),使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使员工真正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去,并尽可能主动地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智慧和力量。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企业重视的是,培训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员工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而提供相应的培训是企业的职责和义务,接受相关的培训也是员工的一种权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今天,员工希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接受并能胜任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期望成功和得到各方面(领导、同事、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认可、期望得到晋升和更多的回报。对于社会效益而言,企业既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也对员工承担了相应的负责和义务(培养员工具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这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都可以通过适宜、有效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来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培育了人才和创造了精神文明,这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得益的全赢战略战术。


举报 收藏0 打赏0
更多> 同类质量管理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