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冷冻链不应成食品安全瓶颈 冷冻保鲜术须上台阶

2004-07-23 中国食品网 佚名 983
据中国食品报讯(记者杨雨亭)在我国的食品生产与流通消费过程中,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仅仅是农药、化肥、滥用添加剂吗?事实是,落后的冷冻保鲜技术不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冷冻保鲜技术亟待提高。这是近日在由东北三省制冷学会和吉林省食品学会主办的“首届东北冷冻保鲜食品交流大会”上,专家与企业家的共同看法。

据与会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食品冷冻保鲜技术,已严重滞后于食品产业的发展。此方面问题尚不完全体现在加工、制造阶段上。在农作物采摘阶段,国外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真空预冷等产地保鲜,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这个阶段的质量损失,无论后续冷链阶段如何严密,都不可弥补。加工制造阶段,易腐食品只有不足10%的加工企业采用了各种标准的低温空调,且都是出口产品生产企业。

冷库是加工环节冷冻保鲜的重要条件,但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库体年久失修,设备陈旧老化;安全设施不完善,缺少自动安全保护;操作员工素质低,难以保证科学操作。在现有冷链设施中,最薄弱环节,当属食品冷藏运输,在铁路上,冷藏运输的易腐食品仅占1%,公路上仅占20%。在零售环节,针对消费者的冷冻、冷藏食品保温包装箱、盒、袋等,现未能提供,冷链食品因此在消费者手中品质下降。显然,冷冻保鲜技术的落后,已构成食品安全的瓶颈。

专家们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冷链保鲜的技术水平暨食品安全系数:

第一,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政策、绿色通道,对易腐食品因非冷链造成的腐败及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

第二,尽快建立冷链食品标准和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第三,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链食品和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藏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食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第四,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

第五,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

第六,实施HACCP控制,确保冷藏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食品冷藏链受制的原因之一,是广大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欲解决此问题,要加大对冷藏链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得市场的认可。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更多> 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