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液化食用鱼蛋白加工技术

2005-10-12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782
液化食用鱼蛋白,即可溶性鱼蛋白,其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酶法。化学法是用碱和酸处理,但这种方法生产的制品感官质量和营养都不理想。而酶法生产食用鱼蛋白由于质量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制作方法

  将全鱼磨碎即为初级原料,但如需要无臭、无味,无有害成分的高质量产品时,则应先去鱼头、内脏等,捣烂后用水洗涤、萃取,使其成鱼肉乳胶体。鱼肉乳胶体的产量视鱼的种类和大小而不同,一般为全鱼重的30~40%,其干品蛋白质含量为95%。对于磨碎的鱼,可先用水拌和(加5倍于鱼浆的水),然后用网筛或压榨机脱水,除掉有味的混合物、色素、血液、类脂物等,也可除去造成鱼腥味的非蛋白氮(一般可从12%减至1%)。非蛋白氮主要由嘧啶、肌酸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等组成。其中的三甲氨被用做测量鱼味的主要指标。萃取中还会损失总蛋白质含量10%左右,主要是肌浆收蛋白和血红素蛋白。尔后,在鱼肉浆中加入适量的水和0.3~0.5%的蛋白酶。经50~60℃连续搅拌,进行1小时的鱼蛋白酶解。有些国家(智利)近年采用多次快速弱酶水解法(每次5分钟左右),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营养损失,避免产生不快的臭味和微生物危害,提高产品的感官质量。酶解之后,鱼肉浆的温度上升至90℃左右,酶失去活性。用离心机或压滤机将原料分成三部分:水溶性部分、鱼油和不溶性部分(主要是鱼骨和其它不溶物),其中水溶性部分即可直接用于制做食用鱼粉。有关脱脂、脱臭的方法有人建议采用共沸蒸馏法,另外向水溶性部分中吹送二氧化碳,使用有机溶剂(如环己烷)也可除去大部分不良的味道。然后,再将所得到的水溶性部分在60℃以下的温度中减压浓缩后,用喷雾干燥法制成粉末,至此,残存的恶息味即可除净。

  液化鱼蛋白的产量受使用酶的类型、酶浓度、酶抑制剂和稳定剂的数量及溶解条件的影响极大。使用青鳕鱼肉乳胶体做原料,在自溶作用影响最小的情况下生产食用鱼粉,使用三种不同的酶,就其总氮收率进行比较(酶浓度0.3%),试验结果表明,灰色链霉菌蛋白酶活力35000单位/克)溶解的总氮可达95%,而其它两种细菌蛋白酶(多粘芽孢杆菌和生孢芽孢杆菌)总氮收率只达65%和45%。产品有苦味与原料的种类、酶的类型和溶解条件有关。使用灰色链霉菌蛋白酶能得到可食用,但略有苦味的产品。鱼去头、骨和内脏后用芽孢杆菌细菌蛋白酶酶解可大大减少产品的苦味。选择酶不仅要考虑它的溶解能力,而且还要看它在最后的产品中最否会产生或遗留气味。在鱼肉乳胶体中加入抑制剂(如聚磷酸盐、氯化钠)会降低鱼粉产量。如果预先蒸煮原料,大多数蛋白质即留在不溶性部分中,而使液化鱼蛋白产量降低。液化鱼蛋白储藏时,在产品中加入10~30%鱼油(这些鱼油已用氢处理过并加入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等),可避免残余脂肪迅速发生类脂氧化。生产液化鱼蛋白的同时,还可利用其下脚料生产许多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智利建立了鱼-农蛋白质联合生产企业,年产液化鱼蛋白牛奶制品约8000吨,同时还生产数量相当可观的鱼香肠或油炸鱼肉饼等。

  特性与营养质量 液化食用鱼蛋白易溶于水,富含蛋白质,它的溶解特性(如可溶性、可湿性、弥散性和溶解速度)优于糖或奶粉,可用于制做鱼糊、调味品、人造牛奶、人造肉类制品和蛋白质饮料。有些液化鱼粉具有发泡能力或乳化能力,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在食品工业中做填料、乳化剂、发泡剂等。由于加工过程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未被破坏,赖氨酸含量很高(11.3%),因而,又是粮食食品补充赖氨酸含量的理想补充剂,可掺入饼干、面包、婴儿食品中,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不改变其物理特性。将10%的液化鱼粉加入面粉和大米中,面粉的蛋白质效率可从0.66提高至2.5,大米可从1.6提高3.6。有试验表明,液化鱼粉的生物学效价高于牛奶酪蛋白,以液化鱼粉做儿童食品对儿童身体发育效果极为良好。

举报 收藏0 打赏0
更多> 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