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季节
草菇的栽培季节是根据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的。草菇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真菌。只有在气温24℃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草堆温度32℃以上草堆的含水量在65%左右才能长菇。如果气温在20℃以下,堆温在28℃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草菇就难以长好。根据草菇对温湿度要求的特性,我国南方各省,一般在4—9月为栽培季节。如能利用温室控制温湿度,则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二)栽培场地的选择与整理
草菇的栽培场地应选取靠近水源的地方,以便于浸草和喷水。在春末、早秋栽培,应选择阳光充足,避风向阳的地方;在盛夏栽培的,应选通风、荫蔽、清凉之处。由于草菇初生时有较多的子实体散生在草堆四周的土层上,因此,栽培场地的土质应选择疏松、富含有机质,这种土壤养分足,保温保湿和通气性能好,使出菇数量多,朵大。
栽培场地选晴天深翻20—25厘米深,晒白后,耙碎整平,开沟整畦。在气温低时栽培,整畦应宽些,做成东西向;气温高时,畦应窄些,做成南北向,以利保温或通气。畦一般宽1—1.3米,高13-15厘米,畦距60—70厘米左右。畦面四周要比中间略低,呈龟背形,以便排水。
畦做好后,可灌水至土壤湿润为度,并用茶籽饼驱除畦中蚯蚓、蝼蛄,也可用除虫菊,辣蓼,烟草水或10%石灰水消灭场地内的害虫和杂菌。
(三)培养料的选择
草菇的培养料,种类很多,但以稻草为最好,蔗渣其次。稻草中又以糯稻、杂交稻和晚稻草为最好。稻草必须是新鲜、足干、优质(没有霉烂的)、呈金黄色的。这种稻草杂菌少,养料丰富,是获得丰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提高产量,除用稻草外,还必须添加一些干牛粪、禽粪。人粪尿、火烧土、石灰和豆科植物的茎叶等辅助材料,以增加草堆中的营养。
(四)堆草播种
把稻草先浸于清水中,用旧稻草或多雨地区,浸l—2小时即可;用新稻草或少雨地区,应浸12—24小时,一般以稻草吸足水分,变软为度。然后捞起备用。在已整理好的畦面上,距边缘4—5厘米处,撒上一圈火烧土,在火烧土内侧撒播约3厘米宽的草菇菌种。取浸湿捞起的稻草l把(0.5—1公斤),用脚踩其穗尾部,两手紧握另一端扭旋,扭成“8”字形的草把,将扭弯处朝外,穗尾及头部朝内,沿畦面四周一把一把紧密相挨,并在草堆中间填充乱稻草,用脚踩实,即为第一层。在第一层章把距外缘5—6厘米处按上述方法撒火烧土,下种(条播或点播),再堆第二层。按此反复操作,直堆至4—6层,每层内缩5—6厘米,堆至最后第二层时,可在整个表面撒上菌种,再堆最后一层。堆的大小和层次,依气温而定,气温低时,堆5—6层,以保持堆温,夏季气温高,堆4—5层即可。堆最后一层时,要整平踩实,再撒上一层火烧土。
堆草结束后,必须在草堆的上面和四周覆以草被,以防风防雨,保温保湿,及避免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草被材料可用乱稻草,或取细竹杆,把稻草或茅草编夹成草排或草帘。
(五)管理
播种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l.踏草 刚堆的稻草,堆内较为松散,不利草菇菌丝的生长,因此,在堆草后的头3—4天,应在草堆上踩踏一次,使草把、草层之间更紧密,有利保温、保湿和促进草菇菌丝的生长。新草、矮秆稻草,浸水时间短的稻草更为必要。如遇下雨或用旧草,就不必踩踏。播种5天后,菌丝已恢复并大量生长,应停止踏草。
2.控制堆温 堆草后堆温就逐渐上升,经5—6天堆温达50—60℃,随后又逐渐下降,当堆温下降至32—42℃时,就开始出菇。如果温度过高,应掀开草被,通风散热,或在堆中喷水降温。若温度过低,白天可以揭开草被,晒太阳,晨昏和夜间应加厚草被,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以提高堆温。但不应长期用塑料薄膜密封,以免造成草堆内部通气不良,菇蕾闷死。
3.调节水分 为了保证堆中有60%—70%的湿度,必须及时检查草堆的含水量。检查方法是从草堆中层抽取稻草数条,用手扭拧,如有水珠出现或偶能滴下,表明水分适宜;如果水珠连续下滴,就是太湿;无水珠出现的为太干。太湿,会烂菇,不利子实体的生长,应停止喷水,并掀开草被通风。太干,堆温高,长菇少或不长菇,应及时喷水。晴天,气温高,蒸发量大,在播种后3天就可喷水,一般每担稻草要喷5—6斤水,每天喷1—2次,阴雨天少喷或不喷。喷水应用喷雾器来回均匀地喷,不能用浇灌,以防浇水过多,氧气不足,影响草菇的呼吸作用。
4.追肥 草菇生长密集,菇潮集中,消耗养分多,往往有一部分密生菇蕾,因得不到养分供应而死亡。因此,在出菇期中,用淘米水或1%—2%的葡萄糖水喷施,可减少死菇;提高产量。在采完第二批菇后,堆温仍保持33~38℃时,可用0. 5%尿素或硫酸按喷施1—2次,以补充氮素营养,促进下一批子实体的形成。
5.防治病虫害 草菇的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减少病虫的发生。常见的病害有如下几种:
(1)小菌核 Sclerotium roifsii Sacc。营养菌丝洁白,有丝状光泽,绵毛状或羽毛状,较草菇菌丝粗壮。在菌丝上形成大量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随着体积增大,逐渐变为米黄色, 最后又缩小并变成茶褐色,其形状、大小和色泽近似油菜籽。它能与草菇争夺养料,并分泌毒素抑制草菇菌丝生长,严重时完全不出菇。
防治方法:一般不用化学农药,通常应用1%的石灰水浸泡稻草效果最好,局部感染区也可用1%石灰水处理。
(2)鬼伞类的杂菌 堆草后一星期左右,草堆上经常出现鬼伞类的杂菌。常见的是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Fries)、墨汁克伞[Coprinru satramentarius(Bull.ex Fr.)]和长根鬼伞 [Coprinus macrorhizus(Pees.Ex Fr.)Rea]。鬼伞类的菌盖初是弹头形或卵形,白色或其他颜色(淡黄褐),表面有鳞片毛,后平展,直径大小不定。菌柄细长,中空,有菌环,孢子暗色,成熟后菌盖常溶化成墨汁状。
出现鬼伞的原因是稻草在收割后,附有大量鬼伞的孢子,堆草后形成的高湿高温条件也完全适合鬼伞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而且鬼伞发育的速度比草菇更快,更早出现子实体。
防治方法:堆草前稻草要充分晒干,并用1%—2%的石灰水浸泡2小时左右。对已出现的鬼伞菇,应及时摘除,以免与草菇争夺养料。
常见的虫害有以下几种:
(1)菇螨 是一群极微小的虫子,属蛛形纲,比蜱目。虫体头胸腹分化不明显,有4对脚,体壁有许多刚毛,行动迅速,繁殖力强。吃草菇菌丝和烂稻草中的各种霉菌,造成草菇菌蕾枯萎。
防治方法:堆草前把稻草充分晒干。堆草后可在草堆四周放上0.5%敌敌畏棉球或在草堆上铺上报纸,喷上糖水和敌敌畏进行驱避和诱杀然后盖上塑料薄膜。
(2)菇蝇 在草堆中产卵,幼虫吃草菇菌丝,使草菇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可在菇场四周用0.1%鱼藤精进行喷杀。但在草菇发生期间不能喷药,以免药害。
(3)跳虫 体长l~1.3毫米,银灰色,用尾巴作弹跳器,弹跳力强,平时躲在潮湿黑暗地方,夜间、雨后群集在菇蕾上为害。
防治方法可用乐果毒杀。
(六)采收与烘干
堆草播种后10~15天(最快的一星期左右),就开始出菇。最初,白色点状的小菌蕾密集于草堆四周,以后逐渐长大,由粟状长至豆状,最后长至鸡、鸭蛋形的巨形菌蕾,并迅速破裂开伞。商品草菇的采收适期,是菌蕾将破裂,菌托内的菌盖未开展之时,破裂的质量较次,开平的更差。因此,应勤采收,晨昏各采一次,必要时,在中午及午夜也须采一次。采菇时,一手按住草堆,一手轻轻把菌蕾拧下;切勿伤及未成 长的幼蕾。
采收下来的草菇要用刀削去基部泥土、杂物,按标准分级装入塑料袋,放于冰盒中运往冷冻厂进行速冻,以供加工制成罐头用。
草菇的干制,主要是采用火力烘干,把菇蕾纵切成相连两半,排于竹筛或铁丝网筛上,置于特制的烤房内的架子上,以文火烘烤。开焙的温度为35~40℃,随着水分的减少,逐渐把温度加高至60~65℃,烤房要能很好地散发水分,否则,就得不到优质的干菇。
用电力烘干,其温度的控制与火力烘干相同,草菇干燥速度快,质量好。
无论用火力或电力烘烤的干菇,均以香味浓。表面油光发亮为质量最好。烘干后应趁热密封于塑料袋中,或贮存在铁皮箱、瓷缸里,严防干菇回潮、霉烂、变质。
(七)简易留种和制种法
草菇的纯菌种可由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获得。但农村缺乏设备,也可采用留种的方法进行栽培。它虽不及纯菌种栽培好,但方法简便,节省成本,特别在较温暖的地区,用留种的方法栽培。其效果仍很满意。下面介绍两种较常用的方法:
l.菇伞孢子留种 在草菇生长旺盛期,从高产菇床中选择生长健壮、朵大、质好、无病虫害的子实体,让其充分成熟开伞,待菌褶由白色变为肉红色时,立即采下,切去菇柄,用细线穿挂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用洁净的布或塑料薄膜包好,置于瓷罐中封闭保藏备用。在栽培前2~3星期,将菇盖取出粉碎,把稻草切碎浸湿加少量的米糠和石膏粉等混合拌匀,然后撒入菇盖粉,再拌匀,用消毒的塑料薄膜包好发菌,经l~2星期菌丝长满,就可用于栽培。若当年栽培,可随采随用;把菇盖捣碎就能用于播种。
2.旧草菌丝留种 在高产、优质、无杂菌虫害的菇床上,选出菇较多的部位,让第一批长出的菇,充分生长,任其开伞,待散发孢子后,摘去菇体,取出带有菌丝、孢子的草料,晾至半干后,装于缸中,藏放温暖、干燥的地方。次年栽培草菇时,取出草料切碎进行播种。
此外,还可采用简易制种的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适应大量栽培草菇对菌种的需要。其方法是:将稻草切成8~9厘米,浸水3~5小时,待充分吸水后捞起,滤去多余的水,加入10%的麦皮,1%的石膏粉,混合拌匀,装入蒸笼中,同时放入一块塑料薄膜,常压灭菌3~4小时,取出塑料薄膜,摊于干净的地板上,将培养料趁热倒入塑料薄膜,待凉至34℃以下,分层播入原种,做成菌砖状,四周用薄膜包盖好,在28~32℃ 条件下培养2~3天,待菌丝大量开始生长繁殖时,每日掀动薄膜换气1~2次,10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料块;就得及时 播种。否则菇蕾形成,降低菌种质量,造成出菇迟,产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