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回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生活中心。镇江伊斯兰教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镇江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从唐代开始,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商人沿着古丝绸之路带着珠宝、土特产、古兰经到镇江进行贸易,并传播伊斯兰教。唐、宋、元代镇江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发展,到民国初期,伊斯兰教到了鼎盛时期。山巷清真寺斋拜时有千余人。据史料记载,仅镇江城区历史上就曾有9所清真寺,清真寺之多,仅次于南京,居全省第二位。
除山巷清真寺、剪子巷清真寺保留至今外,其余多因屡遭战火而毁灭。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被占用的清真寺予以归还,因城市建设被拆除的清真寺移址重建,新寺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
1.阜民街清真寺
据明代万历二十四年《镇江府志》记载:“清真礼拜寺唐贞观二年(628年)始建于仁安坊阜民街。明洪武年间(1368-1398)毁,后再建。”地点在今五条街网巾桥附近,是镇江历史上最早的清真寺。
寺内唐代古井栏,现保存于学府路古润礼拜寺。1992年在中山东路招商市场建筑工地开挖地基时,出土了三件玻璃器具,经文物部门鉴定,其中两件为来自古波斯帝国的玻璃柄具,证明这是唐代来镇贸易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在清真寺沐浴的用品,镇江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金基厚先生认为这些古伊斯兰玻璃柄具,就是穆斯林早期牙刷柄,是镇江最早的伊斯兰教文物,为研究镇江伊斯兰教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
2.剪子巷清真寺(原名古润礼拜寺)
古润礼拜寺
随着来镇贸易的穆斯林日益增多,且长期在镇定居,原阜民街清真寺已不能满足宗教生活的需要,由穆斯林集资,将清真寺移建于剪子巷北端。
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记载:“清真寺在城内剪子巷,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移此”。寺内面积约1300平方米,有礼拜殿、照壁、经房、水房等设施。
礼拜大殿
在剪子巷清真寺南有大爸爸巷,北有小爸爸巷,寺右侧有清真寺巷。在剪子巷附近的千秋桥街、马家巷、中街等街巷,都是穆斯林集中居住的街巷,反映出穆斯林有围绕清真寺集中居住的特点。剪子巷清真寺是我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寺内保存有宋元时期以三种阿拉伯文体书写的礼拜朝向碑、明代古润礼拜寺记碑额、清代三次修建碑等一批伊斯兰教文物,现已移至古润礼拜寺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