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包子、大饼申遗成热潮 专家建议主打中国烹饪牌

2011-08-22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164 0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饼"、"包子"等纷纷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申遗热潮的兴起,引发了餐饮行业申遗的冲动。"中国烹饪科学奠基人、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季鸿崑在8月19日于杭州举行的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上告诉记者,建议中国饮食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用"中国烹饪"作为国际申遗的代表名称。

季鸿崑表示,饮食习惯不一样是中国传统饮食申遗的最大障碍,"将一个菜推广到世界,获得认可是非常困难的。"他建议中国饮食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用"中国烹饪"作为国际申遗的代表名称,以刀工、火候和风味调配这三大核心技术要素为中国烹饪申遗的具体内容。

"刀工、火候、调味是中国传统烹饪技艺的三个方面,是任何中国菜肴制作必不可少的,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季鸿崑认为,中国传统饮食传承时间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烹调技艺就是中国饮食申遗的特色。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餐饮业实现了产业化,传统饮食受到快餐的强烈冲击。"社会方面的厨房、餐桌已经取代了家庭的餐桌厨房。"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石毛直道说。

石毛直道表示,家庭作为教育和推广传统饮食知识的角色正在消退,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创造体验机会。他透露在日本一门新兴的学科"食育",已经被列为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中,日本的学校正在扮演过去家庭的角色。

对此,季鸿崑则表示中国传统饮食申遗就是为了利用中国传统饮食的优势将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饮食是绿色的、环保的,饮食思想里有很多优秀的东西。"

季鸿崑认为中国饮食可以借助孔子学院推向世界,让外国人认识中国的烹调技术,"外国人吃中国饭,使用中国餐具,自然会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对于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大饼、包子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季鸿崑表示这只是地方为发展经济的冲动。他认为没有技术、科学体系是不能长久的。

虽然与会百余名中外食学专家热议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申遗,但季鸿崑透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申遗在国际上还没有正式提出,国家已选定三批遗产目录,但餐饮只是作为传统技术中的一员,占很少部分。

据悉自2001年昆曲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以来,中国共有34个项目入选"非遗目录",居世界第一。(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奚伟)


举报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