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价格维稳令”两月后洋奶粉再现涨价潮

   2011-07-07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2060

    就在国家发改委约谈几大洋奶粉巨头希望维持洋奶粉市场价格稳定两个月后,洋奶粉的涨价潮又再度出现。此次领涨的是四大洋奶粉巨头之中的惠氏和雅培。惠氏以配方升级为由,对新品提价10%,而雅培自称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样涨价10%.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洋奶粉以配方升级为理由涨价只是借口,追求高利润才是真正原因。另外,国内的营商环境,包括关税、物流成本、卖场上架费等因素,造成洋奶粉运营成本上升,因此洋奶粉争相对终端产品涨价。

    市场现象

    惠氏雅培奶粉近日涨价10%

    近日,惠氏升级版的奶粉产品全面上架,其价格较旧版产品价格贵约10%,这被业界理解为惠氏在变相涨价。而记者走访广州多家超市也发现,雅培的喜康宝1段,价格也从238元涨至261元。据报道,恒天然称因原材料价格原因,在上月也对旗下品牌奶粉调价一成,暂未涉及孕妇奶粉安满。

    昨日记者在广州市面走访时发现,惠氏此次的升级版产品已经全面上架,而旧版产品依然有售。在三元里的卜蜂莲花记者见到,升级版的惠氏幼儿乐售价198元,而旧版产品只需175元,相差23元,涨幅达13%.而在新港西的好友多,惠氏旧版还在进行降价促销。购买旧包装400克装的惠氏2、3、4段的奶粉, 每购买6盒减65元。

    此前5月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了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美赞臣、澳优6家奶粉生产商开会,了解乳品进口、数量、价格、生产等情况,了解企业的内部价格构成,是否存在暴利成分;同时要求企业遵守中国《反垄断法》和《价格法》。这被业界理解为洋奶粉的一次"限价令".

    对于此次外资奶粉品牌提价,业内人士称这是让国家发改委的约谈限价归于流产。

    涨价理由

    雅培依赖进口,惠氏配方升级

    雅培方面对本报回应,每一罐产品都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价格政策是符合中国价格法的。据了解,雅培是所有高端洋奶粉品牌中唯一全进口的产品,其高端系列全部依赖原装进口。惠氏方面表示,此次推出的新产品系列是全新的配方,经过了严谨的临床研发过程,新添加了营养元素,所以价格有所调整,而原来产品系列仍然在销售,过渡一段时间后,旧产品系列会彻底退出市场。

    而美赞臣、多美滋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近期没有涨价计划。记者了解到,此次并非洋奶粉今年的首度涨价,早在今年4月,美素、澳优等品牌已经率先将价格上调5%~10%.而记者翻阅洋奶粉的涨价历程,发现洋奶粉基本每年的价格都会有15%的上升幅度。而厂家惯常的提价手段就是配方升级和成本上涨。此次,惠氏和雅培的涨价理由同样是这两个。

    消费者反应

    市民无奈"转战"香港和国外

    对于厂家的涨价,下游的消费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很无奈。广州市民李先生的儿子现在两岁9个月,吃的恰巧是目前处于涨价风口浪尖的惠氏奶粉。李先生说:"厂家涨价,我们做父母的也很无奈,毕竟孩子不能断奶,除非家庭实在负担不起买洋奶粉,否则厂家涨多少我们还是需要买。"

    国内奶粉市场价格的节节攀升,直接刺激了赴港"拖粉"团的壮大。

    今年3月中,广州市民黎小姐曾经和丈夫去香港看过奶粉行情。当时令黎小姐吃惊的是,跑了几个地方,美素、美赞臣、牛栏等洋奶粉全部缺货。黎小姐转而选择国外直邮的方式,直接从国外买奶粉。

    据黎小姐介绍,她家的宝宝吃的是澳大利亚一个叫Karicare的品牌,是当地的亲戚直邮过来的,一罐的价格折合人民币才130元,而同样的奶粉在香港卖220港币,折合人民币大概180元,在广州超市价格则要去到240元。"

    孩子两岁8个月大的林先生也是赴港拖粉团的一员。林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现在吃的是雀巢3段的低敏奶粉,年初去香港买的时候才160港币一罐,但6月1日去买时已经涨到了186港币。

    业界分析

    营商环境造成洋品牌追求高利润

    对于此次惠氏、雅培涨价,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行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认为,原料价格上涨只不过是洋奶粉涨价的借口。目前进口奶粉的价格普遍仍然在3.5万~3.6万元/吨,到今年9月,进口奶粉的订货价才涨到3.9万元/吨,所以现在原料价格还没涨,洋奶粉就找了个借口提前涨价。"涨价是洋奶粉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王丁棉看来,在目前国内的奶粉市场,洋奶粉在产值上占据了国内奶粉市场60%的份额,在高端奶粉市场其份额更是高达80%~90%,牢牢把握住了终端的定价权。

    对于洋品牌近几年在国内年年涨价,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乳业资深人士也表示,原料成本涨价不是主要原因,国产奶粉的原料成本是40~50元/罐,而进口奶粉的原料成本是70~80元左右/罐,原料这几年来并没有很大的涨价波动。洋奶粉涨价缘于国内整个市场环境。

    目前,大城市的消费者基本上都不愿意买国产奶粉,大城市奶粉市场70~80%的份额都让洋品牌垄断了,洋品牌自然有涨价的底气。同时,虽然原料没涨,但是国内的运营成本却在涨,燃油不断在涨价,人工也在涨价。而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政府对检测要求提高很多,频繁的抽检费用自然也要打入成本。

    另外,营商环境的恶劣也造成了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卖场的入场费、陈列费、甚至一些桌底的灰色费用,都逼得大家只能将这些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该人士指出,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追求高毛利是必然的,尤其前段时间国家有意收紧进口奶粉的进口量,调控越严,越让外资企业觉得在中国经营风险大,越要追求高毛利,以保持可持续经营。

    行业整体利润正在逐渐下降

    国内一进口奶粉品牌的负责人陈华(化名)向记者透露,一罐进口奶粉,其奶粉原料以及铁罐的成本大概在80元左右,这罐奶粉在进入中国后,需要再缴纳包括关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

    产品进境后,厂家会将奶粉批给下面的代理商。"大品牌在国内有自己的销售团队,给国内代理商的折扣一般在8折左右。而对于一些有自己运营团队的代理商,厂家不需要再在市场销售环节投入的,厂家通常给的折扣会更低,甚至可以做到4.5折。"

    此后,奶粉正式进入商超、婴童店等终端。陈华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产生一笔很大的流通费用。"比如进入大卖场要缴纳条码费、上架费、堆头费、节庆费、网络跟踪费等零零碎碎的费用,甚至是自己请了促销人员,每个促销人员还要给卖场700~800元/人的导购管理费。"陈华表示,现在整个行业的利润已经逐渐下降,普遍在10%~20%之间。

    对于此次惠氏和雅培的涨价行为,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惠氏稍微婉转一点,用了个产品升级的理由,这个其实是借口,而不是原因,也是早前美赞臣等其它品牌惯用的手法;而雅培这次是直接硬涨。由于洋品牌都有很好的市场销量,所以可以想涨就涨,"这其实也是品牌的力量。"该人士表示。

    业界观点

    国产品牌前途堪忧

    "洋奶粉横行中国,责任不在洋奶粉。"一位国产奶粉品牌的营销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在中外乳业标准差距的曝光,消费者越发对国产产品失望,国产乳业需要全面在质量上有明显提升,才能恢复竞争力。过低的标准不会帮助国产产品的发展,只会令消费者没信心,阻碍行业发展。

    国产产品标准低,各种恶行、丑闻、事件不断发生,例如前段时间某着名国产品牌的检举事件等,这些都令到消费者被迫去选择洋品牌。要恢复竞争力,不能靠政策、靠市场,提高质量改善品牌形象才是关键,苦练内功提高产品性价比是唯一出路。

    "目前,国内对乳品的监管已经算很严格,但靠降低标准来保证各方利益是杀鸡取卵的行为,集约化生产,奶企加奶农的长期合同模式,确保奶源质量后,分级管理,拉开各档次价格,通过高质量高回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才能改善品牌。"该人士表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