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白酒产销量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产量首破千万,达到1025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亿元,白酒行业的量价提升局面凸显。一二线白酒企业增速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销售额在1亿元—10亿元之间的区域中小白酒企业出现集体性市场萎缩,遭遇空前的上下挤压,增长乏力,区域性白酒企业将迎来“冬天”。一线白酒企业为了“活得更好”,三四线白酒企业为了“活下来”,均使出浑身解数参与行业竞争。因此,区域性白酒企业要快速成长,必须要考虑三个层面的竞争。
第一层面的竞争是结构性竞争。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性竞争和市场结构性竞争两个方面,区域白酒品牌有效解决结构性增长策略,基本上能够确保销售额在1亿元—10亿元,基地市场更加稳固。
产品结构化与产品差异化是区域性白酒企业生存发展之道,而中档主导产品驱动,带动整体产品线突破是核心策略;徽酒“黑马”宣酒特贡、金裕皖酒、鄂酒霸王醉迅速崛起就是产品结构性竞争的体现,而徽酒另一朵“金花”——皖酒更是通过差异化定位策略实现市场结构性增量。
对于区域白酒品牌来说,以点带面、点线结合的板块化市场布局是企业最为理性的市场布局策略,大市场布局策略更加适合品牌力足以支撑的一线白酒品牌。鄂酒区域性品牌黄山头酒,虽有强大的资本背景,但由于其没有真正把握区域品牌产品结构化与市场结构化的本质,“抓高端,布全国”导致老品牌复苏失利。
第二层面的竞争是体系化竞争。在区域白酒品牌的本埠市场相对稳固之后,外部市场扩展是区域性白酒品牌寻求持续性增长的核心策略。前几年,河南宋河、张弓、黑龙江花园酒、陕西太白酒均采取市场扩张战略,但大部分铩羽而归,原因在于其缺乏组织体系化的支撑。
对于区域白酒品牌来说,要实现体系化竞争,强化执行力必须要在四点上落地。在员工考核上,完善各部门考核量化指标,同时细化到个人,确定考核内容;在员工薪酬体系上,逐步建立与岗位价值和个人业绩紧密相关的工资制度;在员工招聘上,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招聘,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相结合,对中高端销售管理人才可以不按现在工资体系破格录用;在员工培训上,完善培训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调查,对员工实施管理、岗位技能、态度等全方位培训;责权利要分明。否则,在其位很难谋其位,也很难在岗位上有成就感。
第三层面的竞争是资源性竞争。资源性竞争是竞争的最高境界,也是具有排他性的竞争策略。资源性竞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渠道性资源、社会性资源、资本性资源以及产业链资源。
对于区域性白酒品牌来说,通过多产品、多渠道整合构建渠道壁垒是第一步,山东乾隆杯酒业在昌邑本土市场构建起强大的渠道壁垒,使得本埠市场销售接近亿元;河北古顺酿酒在邢台市场迅速崛起,就是通过地产文化资源的有效嫁接,整合当地政府以及消费者,通过创新地公关以及消费者促销活动,迅速阻击了衡水老白干以及山庄老酒强势外来竞争对手。一句话,区域白酒品牌和地域文化嫁接得越好,品牌价值就越强。
资本性资源整合是未来十年区域性白酒企业应对竞争主要利器,营销费用越来越高,“缺钱”是区域品牌共同的声音。随着一线白酒品牌越来越稀缺,资本逐步下沉到二三线区域性酒类企业,谁能有效整合金融资本,谁能有效利用产业资本力量,谁就能够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产业链整合层面是区域酒类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根本性策略。产业链整合一方面要对企业上游产能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与落地,产品品质稳定性以及延续性是根本之计;另一方面要对下游的渠道、终端业态以及消费形态进行前瞻性规划,要实现网络新型终端业态与传统销售业态的有效对接,由垂直营销到水平营销的完美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