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有无功能引异议 功能饮料骨子里是糖水?

2009-04-09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672 0

  饮料旺季将至,各种功能性饮料已经开始提前预热抢占即将到来的市场份额。功能饮料成为时尚代表,相关产业也欣欣向荣。

  维他命水、电解质水、含氧水、太空水……各种功能饮料装在精美的瓶子里,让人眼花缭乱。它们都自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因为有益健康而备受欢迎。

  不过专家提醒,这些功能饮料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而最好的饮料,还是自家烧的白开水。

  功能饮料成潮流

  继碳酸饮料、矿泉水、茶饮料、果汁饮料之后,功能饮料俨然成为中国饮料业的第五波浪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升,距离全世界人均7升的消费量尚有很大距离,这意味着功能性饮料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短短几年间,功能饮料的市场被迅速放大。目前市场上最火热的品类就是功能型饮料,市场上功能饮料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以脉动、激活、尖叫为代表的营养素饮料;以佳得乐、劲跑、维体等为代表的运动饮料;以红牛、葡萄适、力保健为代表的能量饮料;和以王老吉为代表的保健饮料。人们也逐渐接受了内含电解质或者维他命等功能因子的饮料,自觉地将该类产品能抗疲劳、补充体力、获得营养等概念联系起来。

  在各大超市,功能饮料一些品牌如红牛、宝矿力等传统洋品牌仍继续占据市场的强势,大品牌所支撑的产品,如红牛、脉动、激活水溶c100等仍然盘踞在市场的有利地位。在媒体中,各种品牌功能饮料广告铺天盖地,充斥着眼球,一些功能性饮料或性别饮料今年市场的份额好于以往。

  一份《2009-2012年中国饮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饮料行业生产总量继续提高,而功能饮料将作为其中主要的增长部分。

  有无功能引异议

  当有疲惫感时,其实是身体发出信号,提醒要注意休息,而不是依靠什么功能饮料来提神。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教育总监崔俊明在媒体上指出,功能饮料只是把疲倦暂缓,并不能真正消除疲劳,而且过量饮用,可能出现反效果。他指出,综观目前市场上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不过是牛磺酸、咖啡因、糖分、维生素及电解质等,当中只有咖啡因证实有提神功效,其他成分主要是提供热量及养分,而日常饮食只要合理、健康,已能提供足够的营养,不需要额外补充养分。

  据营养专家介绍,市面上大部分“功能饮料”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为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而生产的产品,具体分为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以及膳食纤维饮料三类。营养素饮料多数富含糖、蛋白质、矿物质等,而糖分可以抑制摄食中枢,产生饱感,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对于身体处在发育期的儿童不利;运动饮料的适用对象为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普通人群喝这种饮料会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血压高的人群应慎用;而添加了膳食纤维的饮料则对肥胖或便秘人群适用,普通人长期饮用则会造成营养不良,有低血糖症状的人群应慎用。

  饮料安全最重要

  不过有专家则提醒,这些功能水,因为尚无国家标准,因此饮料安全应该高于功能价值。而实际上,这些功能饮料骨子里仍是糖水,甚至“坏处大于包装上所提种种益处”。

  “饮料安全始终是最关键的要素。”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博导蒋卓勤教授表示。他认为,目前不少品牌在营造概念的同时,通常会强调本身的营养功能,但是这些营养元素是否为人体必需,是否对人体有益,还有待考证。比如当下很多瓶(桶)装水都强调是健康的弱碱性水,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能支持证明这一观点。而另一方面,由于人体酸碱调节功能很完善,水不可能改善人体的酸碱平衡。蒋卓勤表示,功能饮料的要务是发展品质优良的水,“在注重营养的同时,要预先做足准备。避免像蒙牛特仑苏一样,等到产品做出知名度,才发现添加了有争议的成分。”

  南京自然医学会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马永华教授认为,最好的饮料,当然还是白开水,“就是烧开后的自来水。”煮沸三分钟后的自来水是最好的水,但煮沸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水里的亚硝酸盐成分增多。(记者吴旦颖)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