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涨价引发角力:食品业展开一场"成本价格差"博弈

2008-01-31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390 0

2008年伊始,市场并不平静。股市出现大幅震荡格局,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天气也令相关产业疲于应对,同时有可能进一步对物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物价上涨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民生和经济话题。

“2008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共识。而一些行业分析者开始将通货膨胀作为一些食品类公司的投资卖点之一。理由是,部分龙头企业的提价能力较强,可以借成本上升之势,通过价格传导,实现成本、价格差的扩大和毛利率的进一步增加。但是,更多竞争充分的食品类子行业将面临产业升级的重大考验,或转而向外资寻找助力。

在小小的方便面、食用油、奶制品涨价的背后,一场因“成本价格差”变化而对行业影响深远的整合正悄然来临。

2007食品CPI大涨12.3%

1月24日,2007年CPI数据出炉,全年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8%。相比国际经验,这一指标仍在健康区间,但从年初2.2%至年底6.5%的月度CPI上扬曲线中,物价指数环比正高速增长的现实预示着2008年物价继续上涨的可能。此轮CPI高企源于食品行业价格上升。去年一年,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一项全年上升48.3%,

而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也已经在产业链下游充分体现出来。来自各地农贸市场和零售超市的价格信息显示,包括食用油、鲜奶、方便面、啤酒等领域的涨价呈现连番轰炸之势。中国百姓正在迎接一个“不太廉价”的农历新年。

以食用油为例,深圳等个别地区的食用油去年全年涨幅在50%以上。到了2008年1月,上海等地的食用油月涨幅已经进入10%的加速行列。根据上海粮食批发市场监控系统统计,截止1月29日,5L/桶的桶装豆油最近一周的价格为60.97元,较月初的周价格55.23元上涨了10%以上。

“听说春节前还要涨,不知道这种半月涨一回的趋势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2006年40块钱可以买最贵的品种了,今年就涨到70块,以后100块一桶的油也不稀奇了吧?”上海市民王先生称。

同样,刚刚进入2008年,啤酒市场开始首轮“喊涨”,包括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等几大啤酒龙头企业的市场零售价上调5%至27%不等。随后,奶制品企业加入涨价之列。最近一个涨价行业是高档白酒,上涨幅度动辄20%……

为解决“物价上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整个2008年1月份,上至国务院,下至国家发改委、国税总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平抑物价,规范市场。

刚过元旦,发改委公布《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规定从1月1日起,凡粮油、猪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气的经营者,在一次性提高价格5%以上,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8%以上,都应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1月13日,国务院发文规定,企业不执行提价申报或调价备案制度的,最高将受到100万元罚款,并责令停业整改。其目的直陈为“近来一些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趋势,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

到了15日,发改委正式公布第一批需要提价申报的企业名单,涵盖方便面、食用油、乳制品三个行业,顶新国际集团、统一企业(中国)、今麦郎食品、白象食品、益海投资、中粮集团、九三粮油、山东鲁花、伊利、蒙牛、光明、三鹿等在内的12家行业龙头企业赫然在列。

除提价申报制度外,税务总局、海关等部门对大豆玉米等多种农产品的出口进行调控,以确保国内农产品原材料供给。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再发文,针对恶劣天气对鲜活农产品上市带来的影响,要求全面清理涉及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收费,给予一定的渠道优惠,以确保近期尤其是节日期间的鲜活农产品供应。

2008成本重压依旧难消

然而,即便重拳频出,市场对2008年物价可能回调的预测仍不乐观,认为原材料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

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做好经济运行调节,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报告,将“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列入2008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和主要问题之一,并称“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同样以食用油为例,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食用油第一大消费大国,而食用油原料的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1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同比上涨64.71%。泰国相关媒体则报道,泰国棕榈油厂商再要求提高售价,原因是棕榈果等原料用于生产再生能源,大量占用棕榈油资源。而这一趋势已经成为国际食用油市场的普遍问题。

尽管粮食作物用于生物能源制造的前景仍扑朔迷离,但这一大趋势仍引导众多国际农产品资源向能源领域倾斜,一些农产品的国际库存持续下降。“基于这一点,尽管农作物周期性较强,我们仍然判断2008年的农产品价格会因供应紧张而进一步影响产业链下游产品的价格。”一家大型食用油企业相关发言人表示。

啤酒方面,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介绍,目前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有近一半依靠进口。由于天气干旱,2006年至2007年度澳大利亚大麦产量从上年度的990万吨急剧减少到355万吨,因此,去年前10个月澳大利亚进口啤酒大麦价格飙升,成交价已经从300美元/吨涨至近500美元/吨,啤酒花由每吨3万多元涨至8万、9万元。此外,产品包装、物流等方面成本的上涨都加剧了制造业终端产品的成本压力。

对于2008年大麦市场,国金证券分析认为,如果2008年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收成顺利,到今年5月,国产大麦将提供300万吨产量,但此前一段时间,国内啤酒企业将面临高价进口大麦的成本压力;如果收成不理想,大麦成本上升或将导致新一轮啤酒涨价潮。

白酒方面,以“茅五剑泸”为代表的强势品牌涨价势头不减。“茅台等高端白酒的涨价是由供需结构决定的,与原材料价格关系不大。又因为其并非民生产品,其涨价不会受到更多政策限制,因此更易操作。”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赵金厚向记者表示。

与2008年物价联动的另一个因素是人民币升值。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此前分析,中国相对温和的人民币升值速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热钱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经济放缓,一方面促使美国减息,加大和人民币加息的利息差,从而导致更多流动性进入中国,中国则以增加更多的货币投放对冲热钱压力;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信号又反作用于中国股市,令股市投资热情放缓,更多流动性将集中在消费品市场体现出来,最终以物价上涨消解部分人民币升值压力。

“总而言之,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2008年的物价将延续上升趋势,而市场是否会出现超预期上涨,则考验相关部门新的宏观调控能力。”专家表示。

成败关键企业成本传导能力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意味着食品企业上游成本的增加。但是,如果说2005年以来的成本上升令不敢轻易涨价的食品行业吃尽苦头的话,那么,2007年以来的全行业涨价则成就了一些企业利润的“报复性”反弹。

新年一过,A股市场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幅震荡,但消费品类上市公司的坚挺程度却“跑赢”了大盘。根据记者的粗略统计,1月17日至30日间的几个大盘暴跌日,沪深消费品指数的跌幅均少于上证综指。证券分析师纷纷发布食品行业年度报告,甚至将通货膨胀作为2008的重大投资主题之一。“成本传导能力”成为倍受关注的新名词。

所谓“成本传导能力”,是指通过产品价格调整,将成本上升压力传导至消费市场的能力。据渤海证券分析师介绍,决定一个企业成本传导能力的因素包括:高档产品的传导能力高于基本消费品,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寡头企业的传导能力高于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例如白酒和啤酒行业。而乳业、果汁和肉类加工业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调价相对谨慎。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龙头企业面对价格上涨的问题不愿意多谈。“国家的提价申报制度已将限制企业自由涨价的目的显露无余,今年大型龙头企业调整价格不会再是随意而为,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是这些企业的第一形象工程。”一位乳业龙头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粮集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则告诉记者,农产品价格上调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宏观调控的硬性限价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就在食品企业一片“喊涨”的呼声中,“价格究竟应该涨多少”成为市场的新疑问。如果仅因原材料成本上升而无奈调价,且幅度合理,市场似乎尚能认可,但如果企业借势牟利,通过高于成本涨幅的幅度调整产品售价,则属于国务院所称“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的范畴。

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案例是,根据青岛啤酒相关高层此前的公开表示,2007年成本上升共使青岛啤酒增加支出1.3亿至1.5亿元。而国金证券分析师介绍,目前青岛啤酒在青岛、华南和西北三地的啤酒销售量分别占总数的40%、30%和22%,仅考虑青岛啤酒主品牌和华南地区提价,公司将消化成本5.3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大幅度提价,一些企业此前的毛利率劣势将被提价覆盖,甚至在未来三年之内,相关企业毛利率将呈现上升趋势。国海证券甚至预测茅台毛利率将由2007年的85.9%一路涨至2011年的90.6%,高端茅台酒单瓶售价有突破1000元的可能。

与寡头企业和高端产品的议价主动性形成鲜明对比,一些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却面临新的产品结构调整任务。

日前,国内乳业知名品牌妙士乳业传出消息,有望吸引法国达能的资本注入。“这一轮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对我们压力很大,但是妙士从未调整过价格。”一位妙士乳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本来市场就不大,一旦涨价很容易影响销量。”吸引达能合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利用达能先进技术、市场推广能力和品牌效应,为妙士的产品结构升级带来活力。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