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春节葡萄酒消费三大新趋向

2012-01-31 98 0
核心提示:  趋向一:国产品牌受青睐  春节前夕,接到一好友电话,要给亲友送礼,让笔者给他推荐几款比较好的国产葡萄酒。一听他要送礼

趋向一:国产品牌受青睐

  春节前夕,接到一好友电话,要给亲友送礼,让笔者给他推荐几款比较好的国产葡萄酒。一听他要送礼,马上建议他选购进口葡萄酒,送人有面子。却被他拒绝了,他说现在进口酒太杂,假的多,品牌乱,多数人根本分不清是真是假,品质是优是劣,在良莠难分的情况下,还不如喝瓶地地道道国产酒放心可靠。

  朋友的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2011年进口葡萄酒铺天盖地进入中国市场,进口葡萄酒专营店如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临近春节,进口葡萄酒促销宣传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报刊上:买一赠一,法国AOC葡萄酒促销价48元等等,各式各样的宣传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辨不清真假,加上媒体频频曝光的假拉菲事件,这些信息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信任度。相应的国产葡萄酒在经历了几次假酒事件后,各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葡萄酒质量管理力度;国内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在严控质量关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随着酒庄酒在国内的兴起,各产区对葡萄酒风格的研究和探索越走越深,出现了一批代表产区特色的好产品,如宁夏的贺兰睛雪酒庄2011年荣获国际大奖,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目光,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如今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说明,消费者是聪明的,对葡萄酒的鉴别能力提升地很快,选购葡萄酒不再盲从,不再迷信,而是开始走向理性与成熟。这种成熟的消费态度必然会促进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趋向二:干红不再一统天下

  今年春节,去亲友家坐客时,笔者都会携带两瓶干红葡萄酒,一是希望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葡萄酒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二是想听听大家对葡萄酒的真实感受。出乎意料的是,每位亲友家都把葡萄酒当成了必备酒,不仅有干红,还有干白、桃红酒和冰酒。大姐夫对我说:“白酒涨价太多,连之前只卖十七八块钱的三鞭补酒价格都翻了三倍,所以今年准备了葡萄酒,去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葡萄酒的品种还挺多,干白、桃红和冰酒更符合我们的口味,不像干红那样苦涩,好喝!”

  改变品种单一,酿造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葡萄酒,是个老话题了,甚少五年前,行业内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如今经过努力,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虽说目前市场还是干红的天下,70%以上的干红品种是赤霞珠或者是以赤霞珠为主酿造的;但干白产品也在逐步上升,一些小品种酒,像桃红酒、起泡酒、甜型酒也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产品的多元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消费者从心理和生理上更易于接受葡萄酒。近几年,许多企业在产品结构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小品种、单品种酒的酿造上有很好的突破,不断投入研发具有当地产区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虽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的成熟市场推出,停留在试验阶段,但却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市场效果。

趋向三:个人主动消费增长

  春节假期,到各大超市购物时,会不自觉走到葡萄酒的销售区,看看葡萄酒的促销情况。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烟台地区葡萄酒的销售以礼盒为主,价格在200-500元的最畅销,葡萄酒消费80%仍是用于送礼和商务往来。从购买情况看,今年春节个人主动消费的量也在增加,主要是葡萄酒喜庆,度数不高,一家人吃团圆饭时喝非常合适,酒量大的小的,都可以尝尝,还不会让人喝得酩酊大醉。

  专业品酒人士曾说过,如何能掌握品酒的技巧,熟悉葡萄酒的特性,了解各种香气和味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喝。近几年,在葡萄酒文化普及方面有许多新突破,如葡萄酒旅游的兴起,葡萄酒博物馆的兴建,葡萄酒媒介的增加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更多了解葡萄酒的窗口。但这些文化传播方式仅仅限于理论上的灌输,缺少与实践的结合或者说消费者喝葡萄酒的机会太少。所以说对文化的普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多的要让消费者多喝多接触,喝到一定数量,消费者自然能学地辨别不同风格的葡萄酒,消费成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