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渐渐成为时尚的酒类消费品之一,尤其是进口葡萄酒更是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市场上许多品牌杂乱的葡萄酒,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一些不法经销商便借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近日,记者对呼和浩特市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调查采访。
稀释勾兑降低成本
大多消费者认为,国外葡萄酒历史悠久,质监严格,品质应该不错,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国内多数葡萄酒进口商将原汁桶装葡萄酒运到国内进行分装,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价格;或者低价买进质量比较差的原装进口酒,以次充好,高价出售。这些劣质进口葡萄酒大多因为不符合原产国当地生产标准而在生产过程中被逐步淘汰,通常用于佐餐调料,价格十分低廉。
记者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多家超市和葡萄酒商店采访中发现,多数消费者选择葡萄酒会优先考虑产地,为此,很多葡萄酒都在标签上标明原装进口、法国进口。实际上,在进口的葡萄酒中,有的是原装进口的,有的则是进口原料,运到国内后分装。
1月10日,位于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南路一家酒吧的老板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从国外进口来的葡萄酒都是大桶装的,并且没有中文标识,按照规定是不能销售的,到了国内就需要重新灌装,并且贴上中文标签。在重新灌装中,因为暴利诱惑,一些人把酒进行稀释,其实酒还是真酒,就是稀了点。”刘先生还透露,在首府有很多酒吧、KTV卖的都是稀释过的酒。
做葡萄酒生意多年的杨先生告诉记者,有些不法商家,在分装过程中稀释、勾兑来降低成本,如20吨葡萄酒可以勾兑成60吨甚至70吨的葡萄酒,产品质量大打折扣。
价格虚高是潜规则
目前,市场上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杨先生告诉记者,很多进口葡萄酒价格的虚高已经是行业公认的。一些在国外价格为1~2欧元的原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竟卖到100~300元人民币。即便除去关税等因素,这些酒的出售价格与成本价也相去甚远。“高加价率已经成为进口葡萄酒的潜规则,所以对于同样价格的酒,我宁愿推荐消费者购买国产的,而不是选择杂牌进口葡萄酒,不是说进口葡萄酒的质量就一定不好,而是国产酒的价格更接近价值。”杨先生说。
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与进口葡萄酒市场鱼目混珠有着很大关系。近几年,随着葡萄酒消费人群的增长,国外葡萄酒商加速拓展业务。如今,首府无论各大酒店,还是饭店、超市,都能看到进口葡萄酒的身影。杨先生告诉记者,受暴利诱惑,一些经销商打着原装进口的旗号,却干起了以次充好、假冒名酒的行为。于是,一瓶本来仅值30元、不知是哪里生产的葡萄酒,其产地就被有的酒商改成了法国波尔多产区的,身价一下子暴增至数百元。还有一些公司,进口的是优质原装葡萄酒,销售的却是灌装和走私的葡萄酒。
此外,国外的葡萄酒基本没有包装的,但国内一些酒商却用廉价的包装盒进行包装,给人一种虚假豪华的感觉,从而把酒价抬高。这种情况之下,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进口葡萄酒的真伪。“这使得一些真正经营进口葡萄酒的商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杨先生说,这种冲击主要是价格方面的。因为假冒的成本很低,卖价可以更低,而有些消费者只认价格便宜的,无形之中,假冒的进口葡萄酒就抢走了公司的部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