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瓶装水“入侵”省会》一文发表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行业内引起强烈震动,本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跟踪采访,发现大量劣质瓶装水在省会的泛滥,背后除了利益驱动外,行业和市场的失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行业人士自曝“水市场黑幕”
“省会瓶装水市场的真实情况其实远比报道出来的更严重。”近日,周林(化名)主动联系到本报记者,这个有10年从业经历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面对这一行业的现状,有许多话不吐不快。
“最近,我和几家水厂的老板聚在一起,大家都对瓶装水市场感到既气愤又无奈。”周林告诉记者,目前,仅他所知的陷入停产状态的省会瓶装水生产企业就有4家,分别是正定的小龙王,平山的柏坡泉,省会的西山矿泉饮品厂和正定的天益水厂。“现在这些企业每天的出货量都不足100箱,要是在去年,每天加班加点还供不应求,每天最少也要销出去几千箱。原来几百人的员工现在已经只剩下二三十人留守了。”
“今年出现的大量仿冒康师傅瓶装水把整个市场给搅乱了。”周林做过调查,发现最早生产这种冒牌康师傅的是东开发区的一家水厂,出厂价是每箱9.5元,比其他企业的出厂价至少便宜了1块多,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可是没多久这个价格就因为竞争激烈一降再降,现在已经降到每箱8块多了。
“现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没人再看重香港康师傅的授权书了,因为无论谁想做,都可以随便贴个康师傅的牌子生产……”现在周林和很多业内人士担心的是,正在有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加入到造假队伍中去。
“这很可怕,水厂造假的危害要远大于那些私人作坊。小作坊是依靠人工灌装自来水,一天的产量充其量也就三五百箱,水厂造假就不一样了,它是用机器灌装,每天可以生产几千甚至上万箱,对整个市场的冲击是相当厉害的。”
周林为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按现在最新的行情,水厂生产一箱假冒康师傅瓶装水的利润已经降到了0.30-0.50元钱,这样一吨水(70箱)的利润就在21-35元之间,现在大部分水厂的日生产能力都能达到上万箱或更多,这样一个月下来的利润就在10万元左右,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如果企业在生产流程上再简化一些,利润还会更高。
据周的调查,这些假冒康师傅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周边的元氏、正定、平山以及邯郸的馆陶等地,它们大都是看到去年瓶装水市场的火暴,才上的新生产线,有许多还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这里面有许多都没有取得QS认证,有的干脆就是‘三无’企业,而且我所知道的还有些企业连厂名都是假的。”由此可见,这些从所谓正规水厂流向市场的瓶装水,其质量与私人作坊并无太大区别。
据业内人士的估算,省会市场目前每天的瓶装水需求量在2万箱左右,这些劣质低价瓶装水的大量涌入,使得一些正规水厂正面临被迫出局的局面,包括润田、露露、乐百氏、娃哈哈等品牌的瓶装水如今只在商场、超市能看到,在零售摊点上已基本退出。周林坦承,如果这种造假之风再得不到遏制,为了企业的生存,他也会被迫加入到造假的行列中去。
“罚而不死”的行业怪圈
为什么这些企业敢于堂而皇之地公然造假,而且还是在全社会一直高度关注的食品行业,一些行业人士的看法是,伪劣瓶装水之所以会呈泛滥之势,监管不力是一个原因,但“罚而不死”的现象却更值得深思。
去年,周林所在的企业曾花了很大力气打假,因为邻县一家企业一直在仿冒他们的品牌在生产,最后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终于查封了这家仿冒企业,但时隔不久,这家企业就又恢复了生产,继续仿冒他们的产品,“所以我们干脆放弃了打假的念头,因为太劳神费力了,只好任其发展吧。”
这种“罚而不死”的怪现象在瓶装水行业里也非常突出。据记者了解,不少企业都被有关执法部门处罚过,但最后的结果却多是交完罚款后重新开业。一种说法在业内流传很广,“交罚款就是为了企业能活下去,如果不趁机多赚点钱,罚款不是白交了吗?”
许多业内人士抱怨说,瓶装水市场之所以假货泛滥,进入门槛过低也是一个因素,如果一个行业到了连手工作坊都可以随便进入的程度,足以表明这个行业的无序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市面上假冒康师傅瓶装水的现象,康师傅瓶装水的生产方———天津顶新食品有限公司方面曾经联合有关方面进行过数次打假,但最后都无果而终,顶新方面有人感叹说,石家庄市场是他们在国内遇到的最“特殊”的一个区域市场。
“其实说白了,这些造假企业在当地都拥有相当的关系,而康师傅作为外地企业,碰上这种情况也只能束手无策。”
记者在采访天津顶新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时,相关人士反应非常谨慎,他告诉记者,目前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愿看到的,一方面是因为法规方面的不健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打击侵权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有太多的小作坊和企业在侵权。据他透露,目前他们正在联合打假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维权活动。
对于瓶装水市场的这种混乱局面,省会工商部门一位人士在与记者交谈时也提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在涉及打假方面,工商主要负责流通领域,而技术监督部门则负责生产领域,因此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瓶装水市场关系到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伪劣瓶装水的泛滥不仅仅涉及到仿冒侵权,而是关涉食品安全的民生焦点。如何使这一行业保持健康发展理应受到有关部门的强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