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科学人能做什么?

   2004-12-15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3210

  今天肉制品色素超标、鲜奶抗生素过量,明天陈化粮流入市场、蔬菜农药大量残留,中国之大,是否真的已安不下一张放心的餐桌?面粉中掺滑石粉怎么检测,保健品里的双氧水会不会造成危害,权威部门的不同结论究竟该听谁的?


  作为科技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的首席科学家,陈君石研究员天天要面对大量诸如此类的问题。


  “每当这时,我真的不知道从何谈起。”在陈君石眼里,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体制、管理,又需要大量艰苦的科技攻关,而“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建立了54项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对180多种农药在茶叶、大米、果汁等食品中的残留可有效检测,研制成相关检测设备18套、测试试剂盒25个,其中禽流感、新城疫检测试剂盒将检测时间由过去的21天缩短到4个小时,在今年禽流感高危期的食品安全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风险评估,提升检测能力


  对1999年5月发生的比利时肉鸡二恶英污染事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吴永宁研究员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封存了人家的101吨产品,但因为检测水平有限,何时开禁只能根据欧盟的结论。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大国,以检测能力为核心的风险评估技术非常重要,否则真的没有发言权。”


  在随后的“酱油风波”中,检测水平的提高保护了中方企业的正当权益。2001年6月,英国食品标准管理署发布文告,呼吁消费者避免食用包括李锦记鲜味蚝油、珠江桥草菰老抽在内的酱油或调味品,认为它们所含的致癌化学物氯丙醇超标。国内6个实验室通过了国际公认的检测水平考核,提供了1000多份监测数据,证明纯发酵酱油不含氯丙醇。不久,“致癌酱油”获得“平反”。


  “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要有国际认可的研究水平和详实的数据作背景,你的结论才能立得住。”科技部农社司徐俊处长说,实施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以来,科研人员开发了一大批与发达国家同步的检测技术。像二恶英的检测分析,是当今食品安全和环境科学领域最困难和最前沿的技术,经过努力,国内7家实验室的测试水平在全球134家实验室中名列前茅。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关二恶英标准的7个起草国之一,由中国牵头起草的树果中黄曲霉素污染技术规范今年3月已被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


  安全管理,抓住关键环节


  以科研为依据,两年多来,我国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国情,对1000多项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清理。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例,原来136种农药几乎每种都有一个标准,现在合并为一项,大大简化了风险管理的程序。


  监测和预警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从农田到餐桌,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存在隐患,需要时刻进行摸底,等到风险发生后再去溯源,难度太大。”陈君石介绍,目前食品污染监测网络已经覆盖15个省市。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聪主任说,杭州、广州、上海等口岸已建立起一整套进出口监测预警和风险控制系统,积累了数百万安全数据,从数据分析看,茶叶中农药和铅的残留、猪肉中的瘦肉精等3年来已大大减少,而大米中的铅含量和兽肉中的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却在增加,这些物质的含量虽然都在限值以下,但发展的趋势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要对从农田到餐桌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魏益民说,专项研究大力推广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技术(HACCP),“像水果罐头的制作,各个环节都存在细菌污染的可能,但只要把住最后一道高温消毒关,前面的环节就都可以忽略。”


  信息交流,普及科学理念


  推广HACCP,往往先在专项建立的10个科技综合示范区开展试点。


  陈君石告诉记者,陕西省的苹果产量占世界的7%,原来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出口。“事实上,苹果不可能完全不打农药,所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大规模生产中很难实现。但只要我们控制打药的时间、浓度和种类,最后的产品就不会对人体有害。”实施HACCP之后,果农们对照指南,严格遵守规定,结果陕西浓缩果汁的国际贸易量大大增长,也减少了因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贸易纠纷。


  在江苏,食品供应量占南京市总量60%的苏果超市加强食品质量把关,对整个商品供应链进行严格管理,以它为龙头的监督示范点现已覆盖20个超市和10个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受到吴仪副总理的称赞。


  魏益民对10个食品安全综合科技示范区发挥的作用表示满意。“从广义上讲,示范区的建设属于风险信息交流的范畴。而风险交流还包括科研部门、政府部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互动。”


  魏益民、李聪认为,目前大多数人对食品安全的状况并无客观、全面的认识,“很多人什么都不敢吃,这其实并不科学。从温饱到安全,从安全到科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