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QS”制度让3万食品企业今年出局

2004-01-16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1002 0
从1日起,全国5万家食品企业将面临“生存或死亡”抉择。国家质检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强制实施米、面、油、酱油、醋等5 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QS标志),凡是没有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将停止生产和销售。如此,至少有3万多家食品企业难以通过“QS”生死关,面临出局。

六成食企难过“QS”关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五类食品相对比较紧迫。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王秦平介绍,目前全国约有60085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从事米、面、油、酱油、醋等五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其中近80%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5类食品质量抽查和质量保障条件调查,发现64%的出厂产品检验不合格或没有进行检验。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QS”制度,本意是让食品安全监管升级,让消费者受益。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10项必备条件,包括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流程等,并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准入门槛。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字,从2002年3月实施制度至今,已向全国11260家生产企业发放了食品生产许可证。随着五类食品的“大限”到来,原来等待及观望的2万多家合乎条件企业将会加快审核步伐。但王秦平说,全国6万家“五类”食品企业,至少有6成企业将出局。

  “QS”制度对小企业压力最大。愿意主动投资、融资进行生产、环境卫生、存储和检验条件改造的中小企业为数甚少。实际上,“QS”制度实施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被称为“麻雀厂”的传统小型企业,他们被清出场几成必然。

  宣武区南横街有一家叫“都市大厨房”的作坊店。来自江苏的王老板告诉记者,按照“QS”要求的生产条件,至少需投入5万元购买新设备,还不包括进行厂房、仓库等环境改造。没钱过“QS”,老板称先看看,实在混不下去,就回江苏老家去与人合伙开个大厂,一次性改造到位。

  从市场的情况看,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醋、大米等五类食品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有些企业加工1公斤大米仅得到1毛钱的利润,这种现状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拼并不乐观的行业。

  酱油欲谋整合

  北京市场上多数产品已经行动。北京市数百家食品公司获得许可证,知名企业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艾森绿油脂有限公司、王致和金狮酿造厂都已在产品上贴上了“QS”蓝白标志。记者在一家连锁超市看到,王致和集团所产酱油、白醋都换上新包装,包装上“QS”标志如分币大小,不细看确实不易发现。广州产致美斋老抽,山西水塔老陈醋都统一“着装”,但也有2家外地瓶装白醋不为所动,江苏扬州“三洋白醋”,上海醋厂生产的“上海白醋”用的都是老包装。

  “QS”制度对中小企业是一个考验,对大企业大品牌来说则是最大的利好。实行“QS”制度之后,淘汰的市场空间将由更大的品牌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小企业出局后有利于维护整个行业的竞争秩序。在此情势下,市场并购不可避免,“QS”制度将推动新一轮的市场“洗牌”。

  生产“福临门”食用植物油的东洲油脂的品牌部吴经理表示,家庭小包装油市场集中度非常高,过半市场就集中在几家品牌企业当中,“QS”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很好地维持行业信誉,真正落实到位后,就不会出现类似“潲水油”的恶性事件,这将引导行业向一个非常良性的方向发展。

  李锦记(广州)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吴月嫦对记者称,“QS”制度最大的变化是对酱油行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酱油业一直是一个生产规模较小的行业,产量超过60万吨的企业为数不多。而“QS”制度的实行对促进行业向大品牌集中非常有利。同时,“QS”制度提高产品质量,这对消费者和厂家都是一种鼓励。

  饮料与水市场也闻到了“QS”背后的商机。据娃哈哈市场部人士介绍,娃哈哈总经理宗庆后去年3月参加全国人代会期间上,就在议案中提出尽早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烈希望国家能够运用政策法规的形式规范这一行业。娃哈哈已经采取措施,率先成为第一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饮料企业。

  虽然目前没有迹象表明,“QS”会造成大企业并购风,但他们的冲动已然可见。“农夫山泉”总裁助理郑波说,过去大公司一条生产线几百万元,小企业几万元就可搞定,产品价格却相差不大。现在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QS”代表第三方裁定,“QS”导致的不是大吃小,而是优胜劣汰,他们并购看好那些条件较好的中型企业。

  后“QS”难题亟待解决

  无“QS”标志食品,现在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经销商手中。北京锦绣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位副总说,很多中小经销商手中有数十万元无“QS”的货源,这些产品多是从正规渠道进来的,强制执行后货源面临贬值。

  对此,目前普遍解决办法是,在2003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食品,允许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2004年4月1日后,再销售没有通过“QS”认证的企业产品,将给予罚款。这对部分经销商及企业来说,还有3个月左右的缓冲期。

  而“QS”制度实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商场和大超市,他们在进货时,“QS”是第一关。据一些厂家介绍,目前,在大城市,消费者已经慢慢注意所买的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等产品有没有贴“QS”标志,这种消费心态,也让获得证书的厂家在第一时间将这种标志印上去或者贴上去,“QS”已经成为一些大型商场的通行证。记者在北京的大型超市发现,这五类食品中大多数已经贴上“QS”标志,只有外地的几个品牌的酱油和大米尚未贴。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李怀林说,我国的“QS”认证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全世界第二个强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国家,一旦全面推行完善管理后,几乎一步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监管水平。

  但是“高速高效”背后,两大难题亟待解决。退出企业如何管理?与一些无证无照地下作坊相比,这些企业已注册,但是因资金、人员的缺乏,使很多企业无法去申请通过“QS”认证,他们的结局或者是关门,或者是转入地下生产,而后者将给质量监管带来更大压力。另一大难题则随之而生,如何清查中小市场?无“QS”标志食品在大商场大超市难以容身后,农村可能会成为主销区。

  “如果管不好街头摊点和路边排档,米面油酱醋的安全质量认证恐怕要流于形式。”不久前购买了一袋冒牌安全大米的市民马先生,向记者倾诉了自己的担忧。

(中国食品科技网报道)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