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理性看待食品包装安全信息发布

2012-08-23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741 0

  本报记者 王勤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如本次方便面纸碗安全性调查结果遭到反驳一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以往发布的调查结果中遭到质疑、不被其他协会认可的事件并非首次。2008年密胺餐具事件、2010年塑料餐盒事件,都有其他机构对调查结果提出过相反意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工作人员认为,几次针锋相对的事件背后都是由行业标准滞后引发的。

  标准的“与时俱进”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话题,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记者费尽周折采访到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相关负责人。在此次方便面纸碗安全事件中,关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报道,大多援引自学会的声明内容,来自学会的声音寥寥无几。在此次采访中,记者就此次事件中大家质疑的焦点——此次争论是否是保护会员的做法、是否引发了第三方数据的信任危机等敏感话题听到了另一当事人的声音。

  保护会员利益?

  关于此次争论的根源,某些业内人士把它看做是一场维护本协会会员利益、为会员说话的争论。如若真的如此,那么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又如何能保证公正呢?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相关负责人对这种所谓保护会员利益的质疑感到很诧异,他表示,科学不是帮派,任何一个专家都不是利益代言人,基于科学的事实,力求准确地表达科技界的立场,这是学会发声的唯一基础,而不是替谁“打架说话”。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是中国食品科技界在国际科技联盟中的国家代表。之所以参与到此次事件中来,是认为在涉及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表述上,科技界承担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有责任站在科技界的角度上,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公正、超脱、独立的,不掺杂任何团体和个人利益的表达科技界的立场。“科学是什么就应该是什么,不管身后和身前站着谁。”如果说这是一次保护行为,保护的也是所有消费者对真相的知情权。

  同时,学会负责人认为,随着媒体对食品安全事故报道频次的加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逐渐成熟,对于真相的探查越来越趋于理性;媒体对于食品包装安全的报道也更加慎重和科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准确报道,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公众科普”。全民都参与进来是件很好的事情,它表明了中国食品安全的进步。

  信任危机?

  透过此次事件,一些媒体提出,“食品外包装”争议背后凸显了第三方数据的信任危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关注食品安全,关键要看数据的调查过程和公布的数据是否是站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严谨、准确至关重要。

  对于记者提到的消费者该信谁这个问题,他建议,消费者今后遇到此类问题其实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自己去甄别——数据发布单位的合法性、数据发布人在相关行业的专业性以及数据发布流程的合法性。发布人有权同时也应担责。因为,不准确数据的发布有时候会无端地伤害到行业原本健康的发展,会造成消费者无端的恐慌。

  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在当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令消费者信心如此脆弱的形势下,任何数据的发布都要保证严谨和科学,都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并由此推进中国食品企业的不断完善及安全水平的提升。

  法规制度待完善

  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比较集中地暴露了各种短板。这其中也涉及食品包装安全存在的相关问题。在中国食品安全工作中,除大家熟悉的违规生产企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之外,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流程,加大风险评估、风险交流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就现状而言,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

  “以前随便一条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就可以翻江倒海,被大量转载,而现在人们更加理性,更愿意在风险交流的层面上进行探讨,去探求背后的真相。”从盲目到科学和理性,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