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酱油老出事,监管哪去了

2012-06-21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754 0

  耀琪

  新快报记者近日暗访发现,广州市番禺区美味极公司涉嫌大量使用非食用盐制造酱油。记者就暗访情况向广州市番禺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该局接报后立刻派人前往查处并对该厂进行了查封。令人深感不解的是,作为常年存在的行业生产潜规则,总是要靠媒体曝光,至于相关职能部门,对行业的洞察与监控能力甚至不如几个赤手空拳的记者。

  一支酱油事关千家万户,老百姓根本没条件鉴别酱油是不是用了工业盐、会不会有毒。至于企业,天天关起门来生产,生产出来的食品包装完好。如果政府没有基本的行业敏感性和问题意识,也就不会去主动暗查。如此一来,生产流程就是最大的黑箱,天知道他们在干嘛。到了最后,质监部门可能只管产品是不是合乎国家的技术指标,至于这个食品是用三聚氰胺、地沟油还是工业盐统统不问不查不追。

  有些部门经常举例子说,有人要做小偷,这不是警察的错;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解,其实就是在逃避监管责任。试想,在香港如果不是有严密的准入门槛、质检抽查和法律制裁,怎么会成为内地人的奶粉基地。难道是奶粉商都具有极好良心吗?

  相对食品监管的部门来说,传媒通常都没有权力进入企业生产内部,也没有条件去掌握更多的行业内幕资料,唯有用近乎原始的暗访,一个个去取证。然而,监管部门却是有着国家赋予的权力,可以去查企业进货来源和销量,确定用盐量,进而追溯用盐的来源是从盐业公司渠道还是其他途径。只要来源可疑,则可推断过去及现在的产品都有问题。从生产成本来说,工业盐比食用盐便宜一半,一年下来动辄省几千万。一旦缺乏外部监督,哪个企业不会有用工业盐的冲动呢?这点企业本能为什么监管部门视而不见呢?

  偏偏外部监督就是一次次付之阙如。作为社会看门人的监管部门,似乎对这些行业的潜规则毫不知情,从不敏感。如此近乎失职的表现,只有两个解释,一是不告不理、省得麻烦,二是不排除有利益输送和维护当地产业的默契。企业的生存之道本来很简单:压缩成本和逃避标准,那么监管部门从这两方面倒推,完全可以查一个逮住一个,难道还有什么高难度技术问题吗?至于部门间推诿责任,动辄要联合执法才能处理,这更是一种官僚主义的积弊:非法企业最乐见的就是行政推诿和不作为了。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