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人造猪耳“望闻问切”就可识破 为何竟能招摇多年

2012-05-16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829 0

近日,江西赣州市民买到了人造猪耳朵,并网上发帖怀疑是明胶和塑料所制。最新消息称,经江西省相关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和有关专家鉴定,由赣州市日前查获送检的非法加工卤猪耳朵为假猪耳朵,主要成分为明胶和油酸钠。(央视5月15日)

2012年注定是"破鞋"之年。我们原来担心穿过的破皮鞋,会熬成明胶变成老酸奶和胶囊,现在想不到还会变成猪耳朵。这个"破鞋"简直就是神通广大的"泼猴".

与老酸奶和胶囊不同,人造猪耳朵更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压力。药品胶囊已经得到了证实,而老酸奶是否"破鞋造"存有不少争议,真相还不知在哪里"躲猫猫",就常人而言,拿着一个胶囊一杯酸奶,恐怕不足以道出真实成分,不足以判断它的真假。但人造猪耳不同,不仅有难闻的化学品味道,而且一撕就破。这次江西人造猪耳,就源于普通市民的发现。消费者都能一看即知,人造猪耳仍然一拖多年,不知监管部门到哪里喝茶去了?

从报道看,我们已经建立起"从田头到餐桌"的监控体系。体现在农贸市场这个环节,不仅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而且建有专门监测点。按道理讲,农贸市场出售的每一食品,都应该是经过严格检验的,都应该是"放心菜".真是如此,那么人造猪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即使没有专门的监测设备,相关人员只要加大巡查,也不难发现问题。这些年来人造猪耳报道屡见不鲜,不能不让人怀疑,所谓"从田头到餐桌"的监控体系只是一个笑话,所谓"放心菜"只是一个传说。

这是一种底线失守。与食品中发生的其他问题相比,比如,蔬菜农药残留、猪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与明胶影响的其他食品相比,比如老酸奶、药品胶囊等,这些问题对于一般监管人员来说,判断可能有技术难度,但人造猪耳不同,只需要简单的"望闻问切"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可现在,问题一拖几年,并不是管不住,而是根本就没人去管。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法律是世界上最严的。"我们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当中,对涉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各种各样的责任,包括你故意的和过失的,都基本上给予了我们能够承受的上限的处罚标准。""中国食品监管法律最严",并不代表"中国食品监管最严",从法律到执行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有法律不执行又有什么用?有投入不使用又有什么用?拿人造猪耳来说,只要稍微用点心,它会存在这么多年吗?

一看即知的人造猪耳何以一拖多年?问题不是偶然的,它是当前食品监管的真实写照。说起来,我们有许多法律许多部门,可一到实际,全成了摆设。依靠这样的监管,食品怎么可能安全?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