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报道有商家用豆浆精调制豆浆。记者调查发现,豆浆精不仅有卖的,而且渠道很丰富。一济南店主表示,一桶豆浆精1千克售价48元,一般一桶能做200杯豆浆。很多浓稠豆浆是用了过量的豆浆精和增稠剂,让豆浆喝起来有黏稠感。(4月9日《齐鲁晚报》)
前一段时间,肯德基、永和、真功夫这些著名的快餐企业都陷入了"豆浆门".它们声称自己卖的豆浆是现磨的,但实际是用豆浆粉调制的。这种欺骗行为引发消费者的愤怒和舆论的讨伐,逼得这些餐饮企业道歉、整改。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爆出的商家用豆浆精调制豆浆新闻,让公众担忧自己喝的豆浆是否也是调制的"伪豆浆"?人们也疑虑,"伪豆浆"到底攻陷了多少商家和路边摊,对人体有没有危害,今后能否喝上一口真材实料的豆浆?
商家乐于使用豆浆精,是因为豆浆精能提高豆浆黏稠度,增加口感,还能节省成本。但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豆浆精未标清产品成分,很难判定消费者在使用这种香精后会有怎样的后果。而且,商家在卖豆浆时,刻意隐瞒添加豆浆精的事实,让顾客误认为是纯豆浆,是种欺诈行为。
市场流通的豆浆精存在卫生隐患,但产、销、用却畅通无阻,获得很容易,这无疑放大了安全危害。豆浆精泛滥,固然跟不良厂家、商家为谋利不择手段有关,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难逃监管之失的责任。
所谓监管之失,一方面是标准之失。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让产品和商品有一定的标准,便于厂家和商家在产销时遵守,同时也让监管部门自己执法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目前豆浆制作和销售市场比较混乱,由于没有国家标准,现磨豆浆和调制豆浆无法区分界定,这不但"束缚"了监管部门的手脚,也变相鼓励了商家的非法添加行为。
但没标准,不代表没法监管,监管就没事做。现在市场流通的豆浆精大多为厂家不明、成分不清的问题产品,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这是违规、违法行为,理应查处和没收。问题豆浆精肆虐市场,说明相关的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及时。监管部门应该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主动监管,而不是坐等相关标准与规章的出台和完善。
非法豆浆精有多黏稠,相关监管就有多稀松。近乎随意的添加行为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此,相关部门千万不能漠视。一方面应积极出台相应制度和添加标准,另一方面要清剿非法的豆浆精,规范产、销、用环节。别让豆浆成了苦酒,让消费者不敢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