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市是黑龙江省养牛第一大市,多年来,这个市每日所产的1200吨鲜奶被世界知名企业瑞士雀巢集团旗下的乳业企业--黑龙江双城雀巢公司所垄断。然而,当地奶农普遍反映,这个知名企业在双城克扣奶农已成为公开秘密,其低成本经营模式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10月24日《北京日报》)
据报道,雀巢公司历来是双城市的纳税大户,2004年纳税额占该市纳税总额的60%.同时,双城市政府拥有雀巢公司2.99%的股份,双城市前任市领导还是双城雀巢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说到这里,已经不用多去证实什么,大家已经明白这样强大的政企联姻,怎么可能不坚不可催,那些底层的奶农怎么可能有"翻身做主人"的机会?
谁都知道,"公权力要放在笼子里".可如今,不仅这笼子敞开着,任权力自由翱翔,而且权力还有着"鸠占鹊巢"的迹象。谁动了奶农的牛奶?不仅是雀巢,还有那张牙舞爪的公权力!
谁纵容了"雀巢行为"
在"民生为本"已成时代主流的背景下,该地雀巢公司克扣斤两的行为让人不齿。然而,又是谁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让"雀巢行为"长期存在?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难辞其咎。目前很多地方强调招商引资,保证大企业在本地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就业、创收等,相关部门难免对有些企业的不法行为"亮绿灯",甚至出现像当地前任官员在雀巢公司任职的现象。
其次,奶农的"逆来顺受",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雀巢的不公行为。面对雀巢多年来的不公待遇,奶农表达不满的方式也仅限于不给雀巢交奶,这种报复意味较浓的做法,无法真正体现自身的利益诉求。
再次,一些企业目光短浅,只图眼前"小利",未能将企业与奶农关系看做"鱼水关系",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当然,面对管理部门与雀巢的压力,处于劣势地位的奶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无法实现与企业间的公平协商。
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扮演中间人角色,探索建起利益诉求渠道,实现企业与奶农间的平等对话。雀巢公司应在"利农"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维护企业自身形象,从而实现"双赢".奶农也应拿起法律武器,让类似不公行为及早公之于众。(四川在线)
这一回,道歉的不能只是雀巢
"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行政化",这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在权力运行中呈现出的怪状,对此,民众深恶痛绝。然而,尽管舆论对此诟病不已,国家更是从建设法治文明的高度,下大力气加以治理,但现实还是在不断撩起某些权力的外衣,并露出个中的丑陋来。
真是奇了怪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国家日益重视百姓利益法律保护的今天,老百姓为何会感觉没有"说话的地方",以至于蒙受着本不应有的巨大损失?就黑龙江双城市的这一事件而言,人们至少已看到这么两点:一是当地政府的某些部门,因为利益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被外资所捆绑;二是在思想意识上,当地政府部门的少数干部,从来就没想到怎样和老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一直以来,法律和常识都是这么告诉我们:政府及其官员,他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的基本职责就是竭力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然而,让人失望的地方官员为何总是层出不穷呢?答案并不复杂,因为,代表着百姓利益的某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早已自觉不自觉地钻进资本设下的"钱眼"中--据双城市政府副市长说,双城市政府在雀巢公司中占2.99%的股份;记者更是看到,在一个雀巢奶站的营业执照上,其法人代表就是原双城市市长。按照老百姓的生活经验,如此背景之下,他们又焉有"说话的地方"?即便有,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耗得起。
这些年,外资企业,包括某些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都曾出现过丑闻,甚至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笔者并不怀疑这些企业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疑,问题的出现,和各地营造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各地官员的所作所为,并非毫无关联。这也是社会观察一直在问并寻求答案的一个问题:为何外来的"和尚"频频念歪经?
这一回,向来声誉不错的雀巢,在中国市场中可能会大大地"栽一次".这固然和他们本身的管理有关,但不得不说,类似现象的一现再现,其实原因更可能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的某些部门对于本国法律的"忽略"和对某些外资企业的"纵容",以至于让某些外资对中国民生"不在话下".
就在前几天,著名外资企业沃尔玛因"绿色猪肉"事件,其全球副总裁贝思哲专程到重庆,与市长黄奇帆会面,就假冒猪肉事件向重庆市民诚恳道歉。或许,对于克扣奶农事件,在舆论的关注下,雀巢会像沃尔玛一样,将对中国民众有一个道歉之类的交代。但这一回,民众想清楚了,道歉的,绝不能只是雀巢。因为,问题更多地是出现在我们自己的监管上。(长沙晚报/肖应林)
政府部门岂能成为克扣奶农的共谋
雀巢克扣奶农,在当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且在其落户双城多年期间,一直如此操作。笔者不禁想问,在市场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雀巢为何能在双城奶市只手遮天?是谁给了雀巢垄断掠夺低层民生的权力?
作为一个资本雄厚的外企,雀巢给消费者的感觉一直是值得信赖的。然而,克扣奶农事件的曝光,却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雀巢。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为了防止企业操纵市场,破坏自由竞争,国家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法规。可在双城,这些法律法规全都成了浮云。
当地政府部门不仅跟雀巢签订了一个不允许其他奶企入驻的协议,还公然入股雀巢,用权力给雀巢"撑腰".面对这种情况,即使被压榨,当地奶农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笔者不由想到前段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不公平事件。苹果被爆出中国供应链致残员工,奢饰品CUCCI在深圳变成了压榨员工劳动力的"血汗工厂"……这些外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当地呼风唤雨,说到底是因为其对当地政府的税收贡献,对当地部分官员政绩的贡献。
作为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地为当地民生护航。若轻易就被税收绑架,一屁股坐到企业的板凳上,试问是将法律的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置于何地?而作为一个企业,低价收奶高价卖奶,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又让消费者怎么能放心喝你们的产品?
笔者认为,在此次双城事件中,政府部门不仅应该立即彻底清查雀巢垄断市场、违规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还应在内部展开自查,看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的情况。如此,才能唤回公众的信心,挽回自身的形象。(齐鲁晚报/苑菲菲)
公权力咋成了"雀巢"克扣奶农的帮凶
其实,双城雀巢公司克扣奶农的伎俩并不高明,比如收购时在秤上做手脚,计数器任意克扣斤两,打着"以质论价"的幌子在奶质检测上自己说了算,随意以低质奶为由克扣奶农。只需要监管部门运用行政之手,便可还奶农一个公道。可是,双城市政府却逆势而为,不仅对雀巢的克扣行为熟视无睹,对那些把奶卖给外地企业的奶农还动用公安、畜牧等多部门四处拦截。
问题还不止于此,双城市政府甚至签订协议,不准双城市再建其他乳品企业,双城市的鲜奶原则上必须交给雀巢。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雀巢百般克扣,但为了生存,奶农大概也只能哀其不幸了,而一些不堪忍受恶意克扣的奶农,也不得不发出"宁杀牛也不交雀巢奶"的悲呛之言。公权力本应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确保奶农合理利益有所作为,为何竟成了雀巢克扣奶农的帮凶?
据报道,雀巢公司历来是双城市的纳税大户,2004年纳税额占该市纳税总额的60%.同时,双城市政府还在雀巢公司拥有2.99%的股份,双城市前任市领导还是双城雀巢公司的董事长。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政府帮助雀巢克扣奶农实质是在谋求财政税收的最大化,也是在保护"权力变现"后的腐败收益,其结果必然是政绩和个人私利双丰收。
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维护者,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可是,双城市政府却公然参股跨国公司子公司,且凭借公权力制造行业垄断,这种底气到底何来?制度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疲软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如果不能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对地方政府破坏市场正常发展秩序行为的监管,雀巢克扣奶农的商业模式或将被继续复制,民众的利益恐将难以得到保证。(红网/禹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