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遭遇“断崖式”降温。据四川省气象台消息,14日午后至1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四川省大部地方降温达7℃以上。
“冷空气来袭,给四川畜牧生产带来挑战。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重点关注高原地区畜禽,如何应对下一波寒潮。”记者连线省畜牧总站站长舒长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高原牛羊迎挑战保温别忘补营养
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每年的冷季,对于川西高原上的牲畜来说,都是一场考验。为牛羊做好寒潮防范和越冬准备,已成为川西高原各地当前畜牧生产的重要任务。
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相比常年同期,今年冬季,甘孜州西部偏低0.5℃左右。12月19日,甘孜县康巴拉牦牛繁育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代埝君再一次走进库房,确认该公司养殖场为1500头牦牛和近百头藏绵羊准备的过冬饲料没有异常,才安心离开。
代埝君告诉记者,冬天是枯草季,饲草短缺,且大雪天牦牛无法放牧采食,极易造成大面积死亡。为防止牛羊因全年营养摄入季节性不平衡,走入“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状态,储备冬料是越冬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像这样能为牛羊提供良好过冬条件的“大户人家”只占少数,大部分养殖户还是“靠天吃饭”。因此,专家建议养殖户及时针对年老、体弱、生病、怀孕牲畜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补饲饲料配方,进行合理补饲;还可以调整畜群结构,及时淘汰弱残牛,出栏育肥牛,保持最低数量的畜群,减少草料压力。
为了让牛羊冬天顺利度过不死亡、不“掉秤”,川西各地正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牲畜过冬方式。在小金县,当地推行异地育肥模式,将适龄牦牛迁往成都平原育肥,解决牦牛冬季缺草的问题。
在若尔盖县,当地推行的“三结合顺势养殖模式”,采取“放牧—补饲—圈养”的方式,建立牦牛养殖行业标准。该技术的推广,有助于牲畜健康生长,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同时减少牲畜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兔兔”这么可爱抗寒通风要兼顾
对于肉兔来说,越冬的首要任务同样是防寒保暖。一般来说,成年兔抵御寒冷能力较强;对于育肥兔,若遭遇温度突然降低,容易引发腹泻,从而导致死亡率上升。
由于四川肉兔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新建和改建的兔场,设施设备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型环控大棚兔舍、机械清粪系统和负压通风系统等新设施、新设备、新技术雨后春笋般涌现。
四川省大部地区冬季气温一般都能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0摄氏度以下的时间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有条件的养殖户在冬季可以不必“过于操心”,只需确保关好门窗,防止寒风对肉兔造成直接侵袭即可。
但川内仍有部分肉兔养殖主体,使用的是半开放式和开放式兔舍。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前做好防风保暖措施,比如提前放下卷帘,或者用塑料薄膜等封闭兔舍两侧,并在门窗挂上帘子。
“虽然天气很冷,我们还是会手动打开兔舍通风设备,早晚各进行一次3分钟以内的快速排风。”12月19日,九龙县乃渠镇七日村养兔散户汪凤友和妹妹一起查看了兔舍的情况后告诉记者。
这个做法得到了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省畜科院副研究员李丛艳的认可。对于肉兔养殖散户来说,寒潮来袭,有的兔舍只顾保暖,忽视了通风问题,这样会造成兔场内肉兔呼吸道疾病多发。七日村的养殖户使用电热器,并选在气温较高时加大通风换气,冬季开启间歇通风,能够有效改善兔舍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