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品“安全线”如何定?

2011-05-04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829 0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食物中的某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可同一种有害物质,在同一种食物中,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却不同。"安全线"是如何划定的呢?

人体能够承受多少?

任何有害物质,都要在一定的量下才会对人体有害。要建立"安全标准",首先要知道人体能承受多少的量。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量:当人体摄入的这种物质低于这个量时,就不会受到损害;而高于这个量,就有一定的风险。这个量,被定义为"无可测不利影响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简称NOAEL)".在实际操作中,NOAEL的确定并不容易。人体有各种生理指标,每项指标都有正常的波动范围,如何判断发生了"损害"呢?

多数情况下,用动物来做实验。如用某种物质喂老鼠,几个月后,每天喂的量少于10毫克的那组老鼠都没有问题,而喂20毫克的那组老鼠中有一两只出现了不良反应,那么10毫克就是这次试验得到的"安全上限".假如这些老鼠的平均体重是100克,那么每公斤体重能承受的量就是100毫克。然后用这个数据来估算针对人的"安全上限":如果采用100的安全系数,那么"安全标准"就定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如果采用50作为安全系数,"安全标准"就定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

特定食物中允许存在多少?

知道了人体对某种物质的"安全耐受量",就可以指定它在某种食物中的"安全标准"了。有的有害物质几乎只来源于某种特定食物,那么就用"每日最大耐受量"除以正常人会在一天之中吃的最大量作为"安全标准".比如瘦肉精"雷托巴胺",进行过人体试验,在每天每公斤体重67微克的剂量下没出现不良反应。美国采用50的安全系数,把每天每公斤体重1.25微克作为普通人群的NOAEL值。假设一个50公斤的人每天吃两斤半猪肉,得到猪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每公斤50微克。

如何理解"安全标准"?

不难看出,"安全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当有新的实验数据发现在更低的剂量下也会产生危害,这些"安全标准"就会相应修改。

此外,安全标准的设置中都会使用一个"安全系数".不确定性越大,所选择的安全系数也就越大。比如镉,制定标准是基于生理指标,4的安全系数就可以了。而雷托巴胺,制定基准是6名志愿者的宏观表现,推广到全体人群的不确定性就比较大。在制定雷托巴胺安全标准时,美国采用的安全系数是50,而得到每公斤猪肉50微克的标准。世卫组织和加拿大的安全系数就要高一些,最后得到的标准是每公斤40微克。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更为保守,采用的标准是每公斤10微克。中国则采用"零容忍",完全不允许存在。

安全标准的制定还与人群中对该种食物的普遍食用量有关。所以这些"安全线"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非"安全"与"有害"的分界线。●王泽斌,美国食品工程博士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