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431.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12万亩;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373.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04.69万亩,并且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保护任务逐图斑带位置下达
湖南的国土总面积为31775.56万亩,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2020年末,全省耕地面积5431.71万亩,占比17.09%。湖南的耕地呈“两分旱土八分田”的地类格局;耕地地势总体平坦,坡度15°以下的耕地占比达90.65%,25°以上耕地仅占2.15%,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较高,集中连片度达72%。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到第三次国土调查期间,湖南耕地净减少了759.13万亩,主要流向了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耕地“非粮化”问题严重。
《专项规划》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部逐图斑带位置下达,明晰每个行政村、每个网格的耕地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把耕地保护工作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守护好每一寸“饭碗田”。同时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做到耕地保护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到2024年底前,湖南将力争建成2.8万个左右的铁塔视频监测站点,将90%以上耕地纳入监测范围,不断提升对推填土区、挖塘养鱼、发展林果业等地物目标智能识别能力,并实现精准定位,快速预警和推送处理。
此外,湖南将探索实施“义务必尽、任务可调、代保有偿”的永久基本农田异地有偿代保模式;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对耕地保护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效突出的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补。
确定耕地恢复三大重点区域
《专项规划》确定了耕地恢复的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湘中南重点区、长株潭重点区和湘西北重点区。
湘中南重点区主要包括涟源市、祁东县、邵阳县、衡南县、衡阳县、耒阳市、双峰县、邵东市、宜章县和桂阳县等可恢复耕地资源集中区,预计可有效恢复耕地200万亩。
长株潭重点区主要包括宁乡市、醴陵市、攸县、长沙县、湘乡市和湘潭县等可恢复耕地资源集中区,预计可有效恢复耕地80万亩。
湘西北重点区主要包括石门县、桃源县、鼎城区、慈利县、永定区、澧县和临澧县等可恢复耕地资源集中区,预计可有效恢复耕地90万亩。
湖南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分为洞庭湖平原河网区、湘中南丘岗冲垅区、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丘陵山地区三个类型区。围绕稳固提升水稻、油菜籽、棉花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将分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98万亩,改造提升452万亩;到2030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43万亩,改造提升1212万亩;到2035年,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