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批发市场。这家作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一应俱全。(4月22日新华网)
在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精、毒豆芽之后,又惊见墨汁染粉条,令人愕然!制作1吨"墨汁粉条"的成本是3000元出头,而用真正的红薯粉成本则为5000多元,无良厂家利欲熏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令人愤怒!而中山市质监局提醒市民在购买番薯粉条时,凭借肉眼就能判定真假,"合格的番薯粉条颜色会略有褐色,如果粉条颜色纯度很高、过于艳丽则需谨慎。"试问,民众一眼就能看出食品的真伪来,还要监管部门做甚?如果生产者像"染色馒头"一样给墨汁粉条重新装扮一番,民众从何识别?
一边是"三证齐全",一边是墨汁+柠檬黄+石蜡+果绿或增白粉造出"红薯粉条",监管缺位已经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式化情节",民众对此审"丑"疲劳,却还要追问:蚊蝇乱飞,一片狼藉的作坊是如何获得"三证"的?隐藏于一片树林之中的作坊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如果不是市民投诉"墨汁粉条"何时能被曝出?由此联想到"染色馒头事件"中监管缺位的一道"风景":馒头一个月抽查一次,而且还是拿到办公室里检查。加工企业不让抽查者去车间,他们就懒得进车间。"墨汁粉条"作坊当初办理"三证"时,是否用了"染色馒头"同样的手法让各路监管部门在办公室里就批了"三证"?这其中有无权钱交易的猫腻?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滑坡固然应受到谴责,但现场不察看,审批不把关,平时不监督,出事推责任,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的监管缺失,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这远比事件本身更令人忧虑!
墨汁粉条"写出"两个大字:"失职".一次次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发人深省,监管懒政是食品安全的大忌。"行政许可法"对违法许可行为明确了具体的法律责任,刑法新增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要得到刑法的强力保障,取决于能否祭出更加严厉和规范的追责细则。必须让监管职能、责任与处罚一一对应,建立环环相扣的监管责任链条,谁审批,谁发证,谁有责任监督到底,确保食品从车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确保出了问题食品后查处追责的落地生根。监管部门作为"前道工序"只有积极作为,防患未然,如履薄冰,不留死角,才能做到善始善终,不受法律的追责。唯有此,才能痛定思痛,震慑来者,达到食品监管入刑的立法原旨。期待尽快查清"墨汁粉条"中的监管责任,给公众一个说法。(梁江涛)原题:墨汁粉条"三证齐全"尴尬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