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苯甲酰是啥玩意儿?每次有拗口的化学物质名称跟食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特别茫然。
我承认我是外行,再多的科普教育都让我拿不准那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随大溜,至于食物里有没有添加可疑的东西我不知道,知道了也搞不清楚对人体到底有害没害,大家都买,我也买呗。
可是最近几年曝光的几件有关食品安全的事儿,让我也有点儿含糊了:前有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最近又有卫生部关于“是否禁用面粉添加剂(即过氧化苯甲酰)”的公开征求意见。
不过它们有两点不同之处,第一,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前者是非法添加剂,无论剂量多少都绝对禁止添加到食品中,后者则是合法的,可以添加到食品当中,但不能超过一定的剂量;第二,前者铁板钉钉地被CUT了,而后者,则出现了“主禁派”和“主存派”两个派别。“主禁派”主要从是否有使用必要、是否安全等方面对其进行质疑,但是“主存派”则认为过氧化苯甲酰没有安全问题。
按照我的想法,这事儿一旦起了争论,就宁可相信“主张禁止”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对于我们陌生的东西来说,尽管专家一再强调“只要符合国家管理规范”、“限量内使用”或者“正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安全上完全可以放心”,问题是,那些“规范”、“限量”之类的,从源头上到底有没有做到,监管有没有到位,我哪儿知道去啊?另外还有相关专家提出,目前添加剂的种类已达2300余种,对每一种合法添加剂的含量都进行全面监控,事实上存在着成本难题,也就是说,添加剂是否超标使用,基本依靠食品加工企业的道德自觉。这就很要命了,人心隔肚皮的事儿谁也不敢打包票啊。
当然我也可能有误解,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了:“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其实吧,我想跟他说的是,您能拿出数据证明过氧化苯甲酰是安全的吗?
我也不知道这场存废之争最终会不会真的像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的那样,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如果这么做了,倒也让消费者省心不少,不用再去嘀咕这个面粉添加剂到底安全不安全。再或者,干脆生产出两种面粉,带添加剂和不带添加剂的,说明都写清楚了,你爱买哪个就买哪个。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活得挺迷糊的,刚才说的那些还都是摆在桌面上谈论的,而在我们生活中,食品隐患也并不少,例如我们早餐爱吃的炸油条,原来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虽然味道好,但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后来用臭粉代替明矾,使用过量,又有“尿素味”,可人们照买不误;再比如,在一本《真相:食物及日常用品中隐藏的危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揭示的各种口味的冰激凌的真正配方——“二乙基乙二醇”,替代鸡蛋做乳化剂;“乙醛C17”,原为制造塑料和橡胶的苯胶染料,可以做“樱桃口味”;“胡椒醛”,杀死虱子的化学品,替代香草;“乙酸乙酯”,原用于清洁皮革,替代菠萝;“乙酸戊酯”,强劲的油漆溶剂,替代香蕉……读着让人直冒冷汗;而被称为“食品添加剂之神”的日本人安部司曾受一家食品加工厂委托,用二三十种添加剂把黏糊糊的废肉制成好吃的肉丸。肉丸上市后,得到消费者的热切追捧,畅销一时。后来,安部司离开了食品添加剂行业,反戈一击,开始从事食品安全宣传的工作。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食品有了添加剂就慌里慌张地问:我们现在还能吃什么?有句话说,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我们只希望对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一定要严打,明确告诉我们不能吃什么;其他的,如果对自己健康较真儿的话,那就多吃粗粮、适应更清淡的食物口味,并控制每次进食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