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乳品乱局“久治不愈”之:新国标到底保护了谁?

2010-11-15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387 0

自古商人趋利,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工业化带来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扑面而来,当旧的游戏规则和道德约束不合时宜之际,劣币总能在一定时间内战胜良币,于是一个又一个产业沦陷了。欧美国家也没能逃脱这个成长的代价,也不乏付出血的教训。但是,在如此惨痛的前车之鉴面前,为什么中国的食品产业就不能省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少走一些弯路,少付一点血的代价?

遗憾的是,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际,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关国家标准GB10766已经执行了十多年。

最终,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相关部门出手了。不过让人费解的是,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新《乳品安全标准》,这一包括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的乳业新国标,却因为蛋白质含量及菌落总数的标准降低而备受质疑,其中,菌落总数在新标准中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业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有关专家却称,此举保护了中小奶农的利益,降低乳蛋白含量标准相当于放宽生乳准入门槛,可减少奶农因蛋白含量不达标而“倒奶”或者在生乳中掺加三聚氰胺的现象。

质疑的人士也表示,企业和政府为何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中小奶农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奶源质量,借此从源头彻底整治好中国的乳业市场,反而使用低的标准来让根本就不达标的奶源过关?新国标到底保护了谁?

三聚氰胺事件后,本是乳业的一次史无前例的严苛检查,然而本该全部销毁的问题奶粉究竟何去何从,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没有出具让人信服的报告,更没有在此后持续跟踪问题奶粉的销毁。于是,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各地的三聚氰胺又开始此起彼伏地死灰复燃。据业内人士披露,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半年,也就是2008年底到2009年4月份,国家各个监管部门对市场上乳品的检查相当频繁,但半年之后又开始放松。

游戏规则的订立背后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事实上,只有包括政府在内的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获取恰当的利益,整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然而,面对经济腾飞带来的巨大利益,每一个环节都希望获取更多,因此游戏新规的订立便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政府作为裁决方,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需要理清各种利害关系。而各个利益团体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极尽游说之能事。消费者团体尽管庞大却非常散乱,于是在这种争吵中往往处于弱势或者直接被忽略,成为一个象征性的群体。

博弈需要时间,但是腐败在阴暗处的滋生不会等待。在各个利益团体争吵之际,消费者的权益在不知不觉中被侵害着。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