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旬的果农赵永东精神矍铄,正在给果树剪枝,进行春季管理。“种苹果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现在大家干劲可足了!”赵永东的笑容发自内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
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火车就乘车前往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果园。他说,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脱贫之后,乡村如何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恰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他当年在陕北插队时,曾饿着肚子问乡亲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乡们努力想了又想,最大的期盼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
多年来,延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不断发展壮大苹果产业,积极推进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现代化,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如今,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已形成331.6万亩苹果林,年产量431.8万吨,两项均占陕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这串数字,是革命圣地延安苹果种植的概况,也蕴含着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密码。
“小小苹果”,咋就挑起了新时代幸福生活的“金扁担”?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来到延安,登山路、进果园、访农家,努力探求延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和创新启示。
1.改变了乡村发展路径的“一颗苹果”
春日暖阳普照,黄土高原天高地阔。站在南沟村生态示范园最高的观景台俯瞰,连片的山头上都是苹果园,不远处还有水库、采摘园……
南沟村的黄绵土偏碱性,透水性强,在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因素的加持下,非常适宜种植山地苹果。
“以前我们白白浪费了大好资源,都在地里种玉米。完全靠天吃饭,旱了玉米就是瘪的,涝了玉米就全淹了,30亩地一年收入也就万把块钱。”想起过去,赵永东不禁摇头又叹气。
过去,南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2013年,延安市遭遇强降雨,贫困的南沟村灾后重建工作寸步难行,急需一个“主心骨”。
2014年,村民们邀请在外打工多年的“致富能人”张润生回村带领他们重建家园、脱贫致富。出任南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张润生紧跟国家政策指引,带领村民一边加强生态治理,一边发展苹果种植这一特色产业。
除了苹果种植,南沟村党支部还带领村民种樱桃、油菜、南瓜等果蔬,建成了民宿园、休闲垂钓园、沙地摩托车赛道等乡村旅游项目,拥有现代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大中小学生研学体验、乡村旅游三大业态,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家家能赚钱。
产业发展起来了,家乡富裕起来了,外出打工的人也就慢慢回来了。而年轻人才的回流,进一步带动南沟村加速迈向乡村全面振兴。
和村里的很多80后一样,张忠自2004年起就外出打工。2017年,看到南沟村苹果产业发展势头红火,在外飘泊13年的他决定回乡发展。
2018年,张忠就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为了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在村里发展了矮化密植苹果园,与一亩地种33棵的乔化果树相比,矮化密植果树可以达到一亩地种100棵果树,大大提高了苹果产量。”他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村里的苹果产业以科技为支撑,用管理来保障,是一项稳定、长久、光明的富民产业。
“地还是那块地,从前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土里刨金咧。”赵永东接过话茬,“现在地里种苹果,收成一下就翻了好多番,很多人家里买了车,农闲了还能出去旅游个嘞。”
“如今,南沟村的苹果种植已经从当初的几棵树发展到两千多亩,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40多个城市。”张润生透露,目前南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653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万元。
小小“一颗苹果”,不仅富裕了一方百姓,也刷新了千百年来黄土高原山村面貌。
近年来,南沟村先后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省现代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示范园、国家3A级景区,成为陕北地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黄土地上的一张“金字招牌”
2022年,南沟村村民刘润喜的16亩果园里收获了7万多斤苹果,纯收入可达20万元。“我以前只种了些玉米和土豆,一年收入都上不了万。”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刘润喜喜上眉梢。
被苹果改变了面貌的乡村,已经遍布延安全市。2022年10月10日,“延安苹果”首次出口迪拜发车仪式在延安宝塔区举行。随着满载新鲜苹果的货车缓缓驶出,标志着“延安苹果”正式出口国际高端市场。
从宝塔区驱车向南100公里,就来到了陕西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洛川县。这是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全县64万亩耕地中苹果栽植达53万亩,人均3.3亩,居全国之首。目前,洛川农民95%以上的收入来自苹果。
近年来,延安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实现了省级苹果基地县全覆盖,将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是延安苹果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创举。2017年起,延安立足国内外产业大势,果断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战略决策,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突出现代工业设备,装备苹果产业。
清洗、烘干、分拣、包装……走进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分拣包装苹果的生产线正在忙碌着。
“我们公司引进的全新4.0数字化苹果分选线,可以测算出苹果的疤点、霉心病、光泽、甜酸含量等,由自动称重感应系统智能分级,确保选出的每一个苹果外观和口感都达到高品质。”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勋告诉调研组。
据了解,这样的选果线在延安市已有105条,每小时可选果355吨,保证了苹果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新鲜度,同时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与此同时,延安全市冷气库贮能从2016年的80.1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62.8万吨。3000吨以上冷气库企业达54家,陕果6万吨自动化冰温立体气调库成为全国新亮点。冷链公司和冷运车也实现了从无到有,配置冷运车115台、次配量2827吨,实现冷链配送“全程鲜”。
从“难卖”到“热销”,从“驰名全国”到“享誉海外”,离不开“金字招牌”的打造。如今,“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均为最受消费者喜欢的两大区域品牌,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指定水果。在全国72个城市建有品牌直销店359个,注册企业品牌115个。延安苹果四次上“天宫”,成为航天员的营养补给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延安苹果,已成为黄土地上的一张“金字招牌”。
如今在延安,一个以苹果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铺展。近年来,延安配套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仓储交易区、物流配送区等功能区,打造加工同商贸集聚、生产同消费对接、产业同文化融合、产品展示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经济开发区,苹果醋、苹果酒、苹果脆片等产品也畅销国内外。
一业兴,百业旺。
2022年,延安苹果综合产值预计达445.5亿元,其中鲜果产值达241亿元,果农人均鲜果产值达3.1万元。全市有近100万从业人员、80万农民从事苹果相关产业。
苹果树,真的成为延安百姓的“摇钱树”。
3.让种树提质增效的“科技范儿”
矮化密植的新式果园整齐排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贯穿其中,开阔的行距为机械化作业留足空间,防草布代替了除草剂,杀虫灯取代了杀虫剂,防雹网成为阻击冰雹灾害的利器……在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的家庭农场里,调研组强烈感受到延安苹果种植的“科技范儿”。
“品种新、种法新、管理新,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新科技不仅使产量比‘老把式’翻了一番,还让苹果品质大幅提升。”马文昌说,“这一切,都是‘卜财神’教给我们的。”
马文昌口中的“卜财神”,指的是宝塔区果业技术专家卜晓愚。2011年起,时任宝塔区果业局副局长的卜晓愚在做包乡干部工作时,就常利用专业知识指导果农种树。
“要为群众服务,得先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常年泡在果园里,卜晓愚摸索出的种树“妙方”层出不穷:
——以前给果树拉枝,得把绳子一头固定到地里,费工费力。用塑料袋装点土,直接缠到枝条上,岂不省事?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被争相效仿。
——以前施肥,果农直接把羊粪撒到果树下,翻到地里,肥效不好,还净长杂草。能不能参考发酵粪肥种菜的做法?一番试验,效果甚好。
——苹果花开,最怕“倒春寒”。能不能直接给树根浇水,降低地温,推迟花期,避过寒潮?经过摸索,卜晓愚总结出的布坑节水灌溉技术,成功让果园花期在寒潮后才到来。
…………
一点一滴做起,一棵树、一片园突破,卜晓愚让越来越多果农信服:“科技种树,才有赚头有奔头。”
“以前,我家里5口人,年收入却只有一万元左右,刚刚够温饱。”生活困难的马文昌在2015年借钱流转到72亩成片土地,开始筹建家庭农场式果园。
憨厚的马文昌,就认准了卜晓愚:“他给农民能把事办好。”
在卜晓愚的科技帮扶下,马文昌的果园一年一个样,日子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2015年,栽上苹果树。第二年,果园里油菜花开,搞了一个油菜花节,就挣了20多万元。到2022年时,马文昌家果园产的优质苹果论个卖,预计总收入可达320多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苹果已是延安“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这个过程离不开众多像卜晓愚一样的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技人员,默默付出,孜孜以求,蹚出了适宜黄土高原苹果栽培管理的科技路,卓有成效地推动延安苹果产业长足发展。
社会主义新时代,黄土地上也涌动着信息化大潮。在抖音平台,“延安苹果”话题超过2.8亿次播放,“洛川苹果”话题超过13亿次播放。这些数据背后,有一批“新农人”,把果园当作直播间,把流量当作“新农资”,让苹果销量激增。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延安苹果的网络零售额就超过了20亿元。
果树认养活动也风生水起。在马文昌的认养果园里,架设有高清摄像头,世界各地的客户打开手机小程序,随时可一览园中场景,观察自己认养果树的长势。2022年,仅这一项业务就给马文昌带来了72.2万元的收入。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2022年,延安全市共有5.9万株果树被认养。延安的苹果产业正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
“科研助力选优品种、智慧物流提质增收、新兴业态走向市场……延安的苹果产业通过多种科技手段,从‘种得多’到‘种得好’,加速走上了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现代化之路。”延安市果业局局长路树国说,“小小苹果,已经成为挑起新时代幸福生活的‘金扁担’。”
4.开启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如今,全国每生产9个苹果,其中就有1个来自延安。延安220多万人口中,有80万农民从苹果产业中获益,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在小小苹果带来的时代之变中,延安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短短数年间,“小苹果”如何挑起了“金扁担”?调研组认为,政府引导、科技赋能、金融支持、链条延伸、智慧营销等举措,既是延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延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基层党建发挥关键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推动苹果产业大发展,延安从市到乡设立了苹果产业发展的专业领导和技术指导机构——果业局、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并在实践中构建起县级抓镇、科级包村、干部帮户的“双联双带”“三建三带”机制。强有力的基层党建发挥了积极的指引作用,党员的示范带动更是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深度挖掘“科技+产业”潜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一方面,推动科研赋能。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营科技信息服务、人才创业孵化两大平台,搭建苹果大数据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新果品研发试验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深度挖掘“科技+产业”发展潜力;培养自己的“土专家”,将最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另一方面,加强科普教育和展示。通过建设苹果博物馆、苹果展示中心和举办苹果节,普及苹果种植发展的相关知识,提升延安苹果产业的知名度,塑造延安苹果品牌价值。
金融支持提振农户信心。若要高产出,首先要多投入。陕西农商银行急果农之所急,主动将免抵押支农贷款办理流程宣传单张贴到了村支部的宣传栏里。果农如果需要贷款,可以直接电话联系信贷业务员。业务员会上门服务,为果农办理好全套贷款手续,提供金融信贷支持。贴心的金融支持,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底气与信心。
深化产业链价值链融合。苹果产业要提质增效必须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既要完善生产体系,也要健全市场体系。在价值链条优质化攀升方面,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采收后的果品进行一系列商品化处理,让好苹果卖出一个好价格;持续强化工业举措,开发与苹果相关联的高附加值产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使果农全程参与到全产业链上,多环节、多渠道、多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智慧营销开拓增收新路径。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产品销售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延安苹果不仅实现了云销售,而且上线了云体验。“认养一棵树”,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广受喜爱的苹果营销模式,通过视频连线,让果树认养者在线感受苹果的养护、采摘、装箱、打包全过程。云采摘,不仅克服了疫情、交通等时空障碍,满足了外地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更为延安果农开拓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行走黄土地,解码红苹果。调研组离开南沟村的时候,正值正午。明媚的阳光下,天空湛蓝如洗,远远近近的苹果园里,鼓涨的芽苞在枝头积蓄着生长的力量。一幅“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乡村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延河两岸徐徐展开。而果农们的幸福生活,必将是画卷上最动人的风景。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赵耀宏、教授何磊、副研究员程伟;光明日报记者张哲浩、罗旭、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