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也是“中国蚕桑之乡”。宜州区桑园39万亩,占广西桑园总面积的13.07%,鲜茧年产量8.18万吨,两项数据连续1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目前,桑蚕产业已成当地惠民增收、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增效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种桑养蚕是比较传统的产业,但走进宜州区,智能化、自动化养蚕场景随处可见。近几年,“智慧蚕房”助力传统养蚕模式转型升级,数智融合之路在宜州越走越敞亮。
“机械化养蚕提高了劳动效率,还降低劳动强度。我们工人数量减少了,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了。”在宜州叒木天虫蚕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自动化养蚕生产线现场,公司总经理安慧向记者介绍。目前,桑蚕产业基地已接入广西蚕桑产业数据平台,并通过农户家里的传感器,实时监控蚕室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技术人员通过控制系统就能对农户家里的蚕室进行温度调剂,精准控制室内温度,调动智能监管、智慧预警等全套“智慧蚕房”体系。
“智慧蚕房”里,幼蚕的生活很惬意。它们吃的是由桑叶、豆粉、玉米粉特制的“营养配餐”,住的是有温度传感器、加湿器和空调等设施的“高级套间”,还有“机器保姆”负责喂养。
“近期脓病高发,请做好环境消毒及药物添食。”工作人员表示,蚕房温度高于设定的28℃,蚕农手机便会收到预警信息。通过“一键处理”,蚕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就能轻松化解危机。
在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下,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多“科技范儿”,“智慧蚕房”正在宜州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