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文明新风润乡村——辽宁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22-09-28 辽宁日报 439 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每年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省文明委会议专题进行研究,省精神文明办部署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一系列活动,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田野沐新风,焕发新气象。全省广大农村大力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文明之花在各地农村处处绽放。
  价值引领,培育文明乡风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移风易俗,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的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杜绝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帮助村民处理红白喜事,大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办喜事、丧事有了标准,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受到广泛赞许。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在王家窝堡村已蔚然成风。
  旧俗移,新风立。这是辽宁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缩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辽宁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渗透到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喇叭宣讲”传播理论到心里,开展主题红色宣讲传播红色文化到门口,邀请专家传播科技到田间……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贴群众需求,着力打造“六传六到”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弘扬新风的阵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026个,已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组建志愿服务组织3.3万余个,实名注册志愿者708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万场。
  全省各地坚持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首要任务,着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辽宁省还在辽宁文化云平台开设“文明实践”栏目,为全省100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账户和密码,增加线上线下互动渠道,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全省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广泛开展道德教育,营造了弘扬文明乡风的浓厚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行走在全省乡村,一面面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地方民俗等内容的文化墙成为乡村美丽的风景,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活场景。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在乡村激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创新举措,推动实践养成
  自费20余万元盖成民俗馆,展示关于雷锋、党史等8000余件展品,免费对外开放……在盘锦市大洼区榆树街道曾家村,提起连续几年荣获“最美人物”的村民刘万成,人人点赞。曾家村以开展“道德评议”为抓手,发掘好人善举,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社会风气好了,群众的干劲更足了,曾家村先后荣获省“文明家园”示范村等称号。
  让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通过设立曝光台、评选“卫生之星”、党员干部监督、环卫队定时保洁清运、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大力整治乡村环境,推动垃圾分类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举措、丰富载体,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有效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了村民参与度。辽宁省持续开展“文明乡风、美在我家”主题活动;开展“讲村史、立村规、唱村歌”主题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000部,编写村歌1500首,开展形式多样的“讲村史”活动2万余场;注重发挥东北语言特色艺术优势,举办“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小戏小品大赛,组织编写《辽宁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选编》等,改变群众精神风貌,提升全省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典型引领,崇德向善。结合全省农村现状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每年省精神文明办组织开展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和全省“四最”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表彰活动,用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身边群众。充分发挥文明村镇的示范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文明乡镇36个、全国文明村134个,全省文明乡镇124个、全省文明村261个。
  建立正面激励机制。我省建立健全全省文明家庭长效管理办法,推广“乡村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支持村级组织通过互评亮榜等方式,宣传正确的婚丧观和孝道典型,让“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
  “家庭热门话题研讨会”“老年人被褥展”……锦州市义县边门子村坚持多年开展“道德评议进家庭”活动,系列特色活动吸引村民广泛参与。
  家是社会的细胞。我省通过组织全省广大家庭开展“讲家史、传家风、颂党恩”活动,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举办辽宁省首届家庭家教家风文化节,凝聚振兴发展“家力量”。
  “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满足新期待
  东北大鼓、表演唱、快板、诗词……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成立了山花文艺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开展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传统美德。
  满足群众文化新期待。我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以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乡土归属感。
  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辽宁省在全省实施村史室建设工程,建成村史室700多个,打造记住乡愁、凝心励志的精神家园,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实施“先进文化进万家”工程,开展各具特色、乐观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省广大农村深入推进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每年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载体,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等。
  丰富全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辽宁省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展演、戏曲进乡村、优秀作品下基层等活动,开展“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应急广播村村响等品牌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利用新媒体,推出云上展览、云端课堂、在线体验等线上文化活动,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注重发挥未成年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我省建成乡村少年宫、复兴少年宫738个,覆盖556个乡镇,惠及43万农村少年儿童,进一步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培养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文明素质。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辽宁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好起来、文化生活好起来,让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兴旺、更加幸福安康。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