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中,由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报送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规范》和《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规范》名列其中,这是无锡首次牵头参与食品治理相关省级地方标准制定。结合无锡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积极推进食品标准提升示范工程,组织各单位团体主导参与制定标准,认真贯标、用标、达标,充分发挥食品治理标准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制度和重要规制手段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的多样化、品质化要求。通过标准提升,持续讲好无锡食安故事,树立无锡品质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 全力打造“江南鱼米乡,食安无锡城”的城市品牌。
《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规范》
作坊虽小,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既是传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保基本民生、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按照省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工作总体部署,持续实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引导食品小作坊规范化管理、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9家,入驻食品小作坊224户、约占全市已登记食品小作坊数量的1/4,年底有望实现全市八个板块集中加工区全覆盖。
一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积极引入具有食品相关从业经验的市场方投资管理运作,帮助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设立专项资金,在租金、产品检验、水电燃气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建设方与小作坊业主的入驻积极性。对辖区内食品小作坊进行全面摸排,引导不符合规范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食品小作坊入驻。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江阴,结合古镇文化和长泾茶食特色产品,打造长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街区;在宜兴,结合乡村振兴和特色旅游,建设归径月饼集中加工区;在梁溪,依托金桥国际食品城产销结合优势,建立“网红”烘焙糕点集中加工区;在新吴,紧扣后疫情时代餐饮标准化、工业化发展方向,建设以预制菜产品为主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三是创新机制、高效监管。在规划设计时,市场监管部门提前介入,引导承建方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要求建设标准厂房;制定实施集中加工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台账记录和原料、成品检验方案;对小作坊生产加工过程实行24小时全过程视频监管,对实验室快检结果同步上传;试点建立智能捕捉式监管系统,对小作坊环境卫生、从业人员操作流程、原辅料存放等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管,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下一步,无锡市局将在省食安办、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推动无锡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和管理经验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助力推进全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助力全省食品小作坊进一步提档升级,有力保障民众食品安全。
《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规范》
农村集体聚餐以“流动的饭店”的形式遍布城郊村落,油烟氤氲中蕴含着最直接的风土人情,承载群众幸福感和饮食传统技艺。在江苏省食安办、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长期指导下,无锡市以实施“农村集体聚餐提升工程”这一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通过建档、加强厨师培训、鼓励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农村集体聚餐提升工程现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自2017年起在省内设区市率先为全市所有农村聚餐参与者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覆盖全年十余万桌次,上百万人次的聚餐规模,精心设计保险结构,人均保费不到0.1元。各市(县)区积极探索“移动智慧厨房”监管新模式,开发乡村厨师管理APP,开展诚信示范建设,加强社会共治,江阴市食品安全协会创新总结出由社会团体规范民间厨师管理的“五统一”经验。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群众对个性化、品质化、甚至高端化的聚餐需求逐渐增加,部分农村集体聚餐正在向过去经营场所环境较差、设施设备简陋逐向专业、正规、精良过渡。此外,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部分农村区域迅速城市化,但这部分居民仍保留农村聚餐习俗,城市社区也存在自办集体聚餐专业加工服务机构在城区上门提供家庭集体聚餐加工服务活动,这类城市社区集体聚餐服务活动性质与农村集体聚餐相仿。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对集体聚餐的报备和食品安全指导更显重要。在省食安办、省局指导下,无锡市局会同省市高校和团体申报的《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获得立项,制定此标准旨在规范对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对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效防控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创江苏省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新局面,推动更高水平、更广覆盖面的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