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奶站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奶粉事件集中暴露了奶站的“泡沫”——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个别不法分子甚至堕落到草菅人命的地步。
奶站监管亟待加强,技术服务亟待完善。然而,要彻底撇净奶站的“泡沫”,必须多管齐下,同时消除奶站背后的泡沫。
首先是“价格泡沫”。近10年来,我国奶业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几大乳品企业不时打起价格战。消费者当然乐意。可是,一斤奶比一斤水还便宜,喝着就不那么塌实了。说牛奶有“价格泡沫”,是说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这个价格低于真实的价值,如此廉价的牛奶很不正常。
低价路线靠什么支撑,只有在各个环节压低成本,包括压低奶源价格。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力量与千家万户分散的奶农直接对接,就在各地建设奶站,更多的是支持经营大户建起了奶站,奶站收购奶农的牛奶送到企业。乳品企业是龙头,奶站是龙腰,奶农是龙尾。头往哪里摆,后面往哪去。“龙头”都不顾那么多了,作为“龙腰”的奶站顺水推舟,降低质量标准,不难想象。
其次是“致富泡沫”。“家有两头牛,富得直流油”,诱人的口号在奶业发展初期,确实得到了验证。可是,随着更多农民迅速加入养奶牛的队伍,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企业“牛”起来了,之前的承诺打了折扣,遇到销售淡季,压级压价。奶农受气,致富愿望落空,甚至赔本,有的奶农倒奶杀牛。
奶业“泡沫”,是在我国奶业超常规迅速成长中产生的,相信随着乳品产业的成熟和市场秩序的好转,牛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都将得到规范。
然而这些“泡沫”提醒我们,要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切实加强质量监管,还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内部和谐共赢的发展机制。“公司+农户”在我国许多产业都非常成功。可是,牛奶不同于粮食、水果,对产业化的依赖度非常高;也不同于猪牛羊,有了奶就必须挤,挤出来就得马上加工,时效性极强。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利益上的纠葛,都会给公司或农户带来很大损失。契约没有弹性空间,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因而脆弱。因此,当前应当支持“公司+基地”、“公司+小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走合作发展的路子,养“合作牛”、“股份牛”、“小区牛”,或者鼓励乳品企业自建奶牛基地,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政府可以利用良种补贴、保险补贴等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