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心组织,坚持原因分析研讨到位。在对全市抽检监测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重点食品品种、重点项目指标等进行分析研判时,针对2019年、2020年全市油条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15.5%、20.1%,连续两年抽检不合格率均较高,且处于增长态势的现状;该局充分运用省局首创的抽检监测“5+1”核查处置模式,召开由市局相关食品监管科室、基层县区局、市消保委秘书处、餐饮协会负责人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检测机构等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记者、餐饮单位代表、消费者代表参加的全市(油条)食品风险交流会,共同分析研判油条安全风险,查找分析不合格产生原因及可能危害、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研究会商强化监管的措施办法。经专家风险评估认为,油条抽检不合格是铝的残留量检出值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油条制作中未按标准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明矾)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含铝膨松剂或其他食品添加剂等,造成铝的残留量不合格。据此,该局撰写了油条风险解析,编制了油条安全消费提示,有效形成了油条风险预警交流和综合治理整体合力。
二是高效推动,坚持核查处置落实到位。核查处置作为食品抽检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是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食品抽检成效的具体体现。在油条核查处置工作中,该局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堵疏结合,整体推进的办法成效显著。首先选择辖区内油条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某县,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其次与该县市场监管局共同完善工作机制,细化职责分工,梳理责任清单,形成工作闭环,不断提升核查处置工作效能,把省局首创的抽检监测“5+1”核查处置模式落实到位。如由市局分管局领导带队在该县召开油条整治现场会议,督促该县市场监管局针对油条抽检不合格的问题企业,采取行政约谈、加强宣传、调高风险等级、增加监管频次、加大跟踪抽检力度等综合性监管措施,倒逼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再次对存在问题不回避,帮助企业查找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建议,比如建议生产者坚决摒弃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用“无矾”“无铝”食品添加剂制作油条、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精准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等方式生产符合标准的质优产品,并从油条外观、色泽及口感等方面加强铝残留量不合格油条的排查,强化油条日常监管。通过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该县油条抽检由100%不合格率转变为100%合格。在推广该县油条市场整治经验的同时,该局在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含铝添加剂制售油条工作中,加大了与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沟通协调,加强行刑衔接。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3起,公安机关刑事拘留3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决3家油条生产经营户负责人拘役五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的处罚,有效震慑了油条生产销售违法行为。
三是严格治理,坚持整治成果巩固到位。针对油条抽检监测发现的重点风险隐患,该局采取检管结合方式,在全市开展油条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增强油条安全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首先定期通报各县区油条抽检不合格率及核查处置进度,对油条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县区现场督查督办。其次发挥抽检监测结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哨兵”“指挥棒”和“吹哨人”作用,深入开展抽检及核查处置“回头看”,及时组织油条跟踪抽检,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量滥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格查处铝残留量不合格油条违法案件,实现事前防范、消除风险,确保油条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油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降至2.47%,油条抽检合格率显著上升,发现的不合格油条均得到及时处理,油条食品安全的全链条监管颇有成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油条食品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