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祥云县积极建设扶贫车间,以产业发展倒逼技术下乡、资本涌入的方式改变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扶贫车间逐渐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县共建设扶贫车间65个,发放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补助57.12万元,累计吸纳各类就业人员701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86人)。
引导产业转移和返乡创业的“衔接桥”
10年前,还是毛头小伙的朱红青外出闯荡谋生活,当过建筑工、卖过鞋,还开过出租车。2012年,他回刘厂镇租赁土地种起了蔬菜。在朱红青扩大种植规模时,祥云县政府提供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帮助其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如今,朱红青公司的扶贫车间常年有300多名群众务工,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带动了10余名贫困劳动力脱贫。
自2019年起,祥云县新建和改扩建扶贫车间65个,并使其迅速发挥扶贫效益。依托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以及政府各项资金的倾斜,扶贫车间如火如荼的发展盘活了农村的经济,也为农村发展引回了人才。
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的“催化剂”
祥云县在米甸镇香么所村建设的“居家式”手工制作扶贫车间,将家具厂的手工编织藤椅技术带进了彝寨,藤椅由厂家提供原材料,群众编织好后厂家进行回收,验收合格付给群众每把藤椅编织费用15元。
近年来, 除“厂房式”扶贫车间外,祥云县还积极探索建设“居家式”“合作社式”“产业基地式”“互联网+”等多种模式的扶贫车间。这些扶贫车间吸纳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地租收入、分红收入、务工收入等直接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掌握了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种植、养殖理念,加快劳动力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助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43岁的付连慧是刘厂镇大波那村村民,她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流转给泰兴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入职成为扶贫车间的一名员工,除了固定的土地流转租金,一家3人每年仅工资收入就有近10万元。2018年5月,付连慧带着5名贫困村民建立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从打工者变成创业者。
扶贫车间的建设,充分挖掘了农村人口红利,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有效激活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