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公众迫切需要简单、易懂、醒目的营养标签

2021-04-22 中国营养学会 540 0
  近期一项在我国六省/直辖市开展的营养标签认知探索性研究显示,公众普遍对我国出台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持支持态度,且最需要标识的营养素依次为糖、盐和总脂肪。

  背景
  为防控日益严峻的、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病,很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政策;其中,营养标签作为一种传递食物营养信息的重要媒介已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食品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于2013年出台并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至今已有7年。
  国内外均有研究发现,部分公众并不能理解位于食品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上标注的营养素信息。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各国进一步制定并使用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ront-of-Package Labeling, FOPL)。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看似是个新概念,实则是对营养成分表信息的简化,将其以更简单易懂、更醒目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以图形形式在食品包装展示面呈现盐、糖和脂肪等信息。
  目前,国际上其他国家陆续在预包装食品包装上推出信息型、评价型和混合型正面标识(如图),帮助消费者进行预包装食品的购买选择。研究显示,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可以引导消费者选购相对健康的预包装食品,改善个人饮食结构,促进人群健康1。同时,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也可促进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配方改良,使产品更健康2。
  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出台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如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发布的《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使用规范》(试行),通过制定减少盐、糖和脂肪的系列营养标准规则,以鼓励和引导大众选择低盐糖油的产品。国际上,不同形式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被广泛使用,比如英国政府推出的“红绿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健康星级评价系统”以及被拉美多国推崇的“黑色警示标签”。

  “红绿灯”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健康星级评价系统” 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黑色警示标签”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公众对营养标签的认知情况及其对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的偏好,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支持下,一项在我国六省/直辖市的公众对营养标签认知的探索性研究开展,调查了共计3002名18~70岁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和2499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
  主要发现
  1.奶及奶制品、烘焙食品和饮料等预包装食品购买率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频率较高的预包装食品依次为“奶及奶制品”、“烘焙食品”、“坚果、籽和干果类”、“饮料”和“方便食品”;家长依次为“奶及奶制品”、“烘焙食品”、“坚果、籽和干果类”、“调味品”和“饮料”;学生依次为“奶及奶制品”、“烘焙食品”、“饮料”、“膨化食品”和“巧克力、糖果等”;以上3类人群购买“奶及奶制品”、“烘焙食品”和“饮料”均在前列,不同的是,其中学生购买“膨化食品”和“饮料”较常见。
  2.预包装食品是影响健康饮食的重要因素意识感强
  大部分家长(近80%)和消费者(超60%)认为“经常吃含盐、糖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预包装食品”和“经常喝饮料”是影响健康饮食的重要因素。同时,受访对象认为部分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存在误导性信息,会对他们的健康饮食产生影响。
  3.营养标签的使用率低
  调查显示,虽然有近四分之三报告知道营养成分表,但仅60%左右在购物时会阅读营养成分表,而每五个受访对象中只有两人能理解营养成分表。营养标签的使用情况在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低于城市。
备注:图中受访对象为一般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的总合。
  4.对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充满期望
  近六成受访对象表示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可以帮助其选购预包装食品。同时,有将近80%的受访对象明确表示希望推广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备注:图中受访对象为一般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的总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受访对象更偏爱“红绿灯”(混合型)和“黑色警示标签”(评价型)形式,但对参考摄入量占比形式的信息型反馈较差。
  当谈及食品包装正面标识需要覆盖的范围,大部分受访对象认为有必要对各类预包装食品进行正面标识,其中最需要标识的营养素依次为糖、盐和总脂肪。
  总结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食用方便且易于储存的预包装食品消费越来越普遍。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和消费者认为经常吃含盐、糖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预包装食品和经常喝饮料是影响健康饮食的重要因素,但近60%的受访对象却表示无法借助现有营养标签的标识内容进行健康的食品选择。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作为更简单、清晰的营养补充信息,得到了近80%受访对象的支持,并预期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做出健康选择。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出台易于理解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以引导消费者简单、直接地选择更健康的预包装食品。
  作者:闫睿杰 相林 叶丽红 张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
  特别鸣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耀,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颖、韩天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书芳,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戴月,四川大学成果、赵莉,中山大学朱惠莲、房爱萍团队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El-Abbadi NH, Taylor SF, Micha R, Blumberg JB. Nutrient Profiling Systems, Front of Pack Label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 Current atherosclerosis reports 2020; 22(8): 36.

  2. van der Bend DLM, Jansen L, van der Velde G, Blok V. The influence of a front-of-pack nutrition label on product reformulation: A ten-year evaluation of the Dutch Choices programme. Food chemistry: X 2020; 6: 100086.
举报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 admin
    加关注 0
  • 继承中华饮食文化 发展中国食品产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