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台县中台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把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带动乡村振兴。
连日来,一场场及时雨,乳汁一般哺乳着灵台大地。许久未见的雨水,给嗷嗷待哺的土壤带去了“甘霖”,滋润了万物。山间到处桃花红杏花白,草木泛着青绿,春意盎然。4月3日,记者走进中台镇李家湾村。近些年,李家湾村利用合作社发展温室蔬菜等特色产业,让当地一大批群众依靠销售旺季蔬菜及各种应季菜苗实现了稳定收入,并吸引了一些闲散劳动力及周边群众前来务工,带动增收。目前,该村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已成规模,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销体系。县农技中心、县职中还不定期在这里进行试种试验,帮助菜农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栽种苗种。站在G244国道旁,李家湾村设施蔬菜基地尽收眼底。
记者在该村见到70岁的菜农蒙效平正在打理自家的菜苗。前些年,他和儿子在这里承包菜棚务作菜苗。勤奋、善于钻研的他经过精心务作,一年下来能收入五六万元。尝到了致富甜头的老蒙扩大了种植规模,承包了4座大棚。现如今,儿子到邻近村镇搞起了承包种植,老蒙则经营李家湾村的4座大棚,同时栽植南瓜、黄瓜、甜瓜、西瓜、西红柿等种苗。随着气温回升,这几天,陆续有买家来到老蒙的苗棚里,一边察看菜苗长势,一边询问价格,达成合作意向。
“我现在专心照管我这4个菜棚。平时忙不过来了,就叫一些人来做一些点仔、翻穴盘之类的活,剩下的活都是我自己干。一年卖的时候,有菜贩子来棚里拉的,也有当地周边群众来棚里买的,我也有空拉一些苗子到集市上卖,一个棚一年下来能赚一万多元。我这基本上是订单式种植,销售不愁,收入好着哩。”老蒙笑着告诉记者。
以小农户为形式的发展模式只是该镇蔬菜产业发展的一角。近些年,通过发挥灵台县惠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用,中台镇综合了菜苗育种、化肥、农机、农药、用工、销售等关键环节,降低了菜农发展产业的风险与成本,提高了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力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在中台镇安家庄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郭建平正组织人员将辣椒苗穴盘搬进菜棚,再用点播器进行播种。然后人工扶正地膜上的秧苗,完成培土。地膜下面,分布着一根根黑色的塑料“血管”,它们是设施蔬菜的滴灌系统。近些年,当地按照统一种苗、技术指导、生产标准、市场销售等工作要求,打破了传统单一分散种养植模式,报团取暖,提升了菜蔬质量和种植技术,还带动本村75户群众脱贫致富,人均增收达到3万元左右。
郭建平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着36个蔬菜大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基本稳定形成了“党支部+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蔬菜发展模式。农户可获得稳定的分红和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获得合作社务工收入。
“合作社里用工一天可以达到20多个人,每个劳力一月下来能实现近2000元收入。在菜棚里主要负责锄草、栽菜等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生活。对这些低收入群体、无力外出务工人员来说,确确实实很方便。”郭建平说。
该村蔬菜种植大户杜得录种植大棚蔬菜已有6年时间,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也对县城及周边菜蔬销售市场有一定了解。他每年依靠蔬菜产业能实现纯收入6万元左右。今年他承包种植了17个菜棚,家里还养着大小70多头猪,还有20多亩庄稼,可谓“致富能手”。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村里的菜农们一起给新移栽的西红柿菜苗培土。别看产业盘子大,可一年光人工费用,杜得录就得支出近两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的务工问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中台镇的蔬菜产业发展已呈蓬勃态势,农户就近就地流转土地净赚钱、包棚自种巧赚钱、劳务承包多赚钱、托管大棚常赚钱、基地务工稳赚钱的致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中台镇党委书记张灵祥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力争年内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以上、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0亩以上,培育蔬菜种植大户80户以上,蔬菜产业经纪人15人,努力实现蔬菜产业质量双提升、收益技术双增长,用蔬菜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