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河北省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
为大力发展我省食品工业,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河北省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126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7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5倍,年均增长205%,居全国第10位,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工业增加值513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1倍,年均增长159%,占全省GDP的25%。
全省食品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以上的有43家,其中10亿元以上25家、30亿元以上7家、超百亿2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22个。现有中国名牌14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均占全省工业产品总数的30%,其中今麦郎、五得利、汇福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方便面、小麦粉、葡萄酒等产量居全国前十位。
食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小群体大,行业分散,缺乏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精深加工比例低,高附加值产品和名牌产品少;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和管理机制,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复杂曲折,出口食品安全技术壁垒增加,国际国内双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将迅速发生变化,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民众更加注重品牌,追求营养、安全、保健、绿色和环保,多元化食品需求将快速增长;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集中;循环经济成为食品工业发展潮流,高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支撑。
我省是兼有海洋、平原、湖泊、丘陵、山地和高原的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省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良、充足的原材料,仅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就有16类2406种,动物资源上千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势农产品近百种,肉、蛋、奶、粮食、蔬菜、果品等产量居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农产品资源大省,具有发展食品工业的先决条件。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环渤海经济带和环京津都市经济圈崛起,食品工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食品工业调结构转方式,发挥我省农产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安全发展,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兼并重组和产业聚集,强化安全保障,着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产品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合理、安全保障有力、资源配置合理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安全发展。统筹兼顾食品工业发展和质量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严格食品工业市场准入,积极构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控,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坚持市场导向、品牌带动。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形成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产品结构。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产品,提高我省食品工业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坚持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工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引导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食品园区。
坚持绿色环保、循环持续。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食品工业节能减排。加强对食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提高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食品工业向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利税总额突破450亿,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培育壮大一批超50亿元、超100亿元骨干大型企业集团。
2创新能力。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托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产业聚集。基本形成集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聚集、品牌聚集和效益聚集。初步建成粮油加工、肉禽加工、乳制品加工、饮料(酒)加工、方便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基地园区。
4品牌培育。实施品牌战略,河北食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个,河北省名牌产品300个,省著名商标200个以上。
5质量安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实现根本好转。
三、发展重点
按照“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要求,在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立足产业基础、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粮食深加工、淀粉深加工、食用油、肉制品、果蔬、方便食品、酒类、乳制品等8大产业,提高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到“十二五”末,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蔬菜品牌销售率达50%以上,畜产品加工率和外销率分别达50%和33%以上。
(一)粮食深加工。加快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建设,构建京山、京广铁路沿线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黑龙港地区优质大豆产业带,黑龙港、太行山、冀北优质杂粮产业带。以提高面粉转化增值为重点,大力发展小麦深加工,加快三河汇福粮油、石家庄益海粮油、邯郸五得利面粉等骨干企业提质改造,积极发展食品专用粉、全麦粉、营养强化粉、预配粉、多谷物混合粉、小麦谷元粉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面粉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比重;鼓励建设日处理1000吨以上的小麦加工装置,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程度。积极发展营养健康型大米、食品专用米、发芽糙米、留胚米等营养强化产品,规模化发展小米、豆类、莜面、荞面等杂粮营养特色食品。积极发展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加快稻壳、米糠、麸皮、胚芽、饼粕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扩大食用玉米粉、玉米糁和各种玉米食品的加工能力;扶持河北兴达饲料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效配合饲料,提高饲用玉米加工水平。
(二)淀粉深加工。发挥赵县淀粉产业聚集区、秦皇岛骊骅淀粉等园区和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淀粉深加工,延伸淀粉产业链条。积极发展葡萄糖、淀粉糖浆、果葡糖浆、低聚异构糖、糖醇等淀粉糖及其衍生物产品;采用酸解、氧化、酯化、醚化、交联、预糊化、接枝共聚等技术,发展变性淀粉;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积极发展麦芽糊精、黄原胶、甘油、有机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等)和各种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等淀粉发酵产品;支持秦皇岛骊骅淀粉、赵县兴柏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玉米蛋白粉、玉米纤维饲料、玉米油、玉米胚芽饼、玉米麸质饲料等玉米淀粉深加工副产品,提高循环利用水平。积极发展马铃薯和红薯淀粉深加工,支持粉丝等淀粉制食品无铝添加剂和无铝生产工艺的研发转化,积极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提升淀粉制食品的质量和花色品种,培育扶持河北香道食品等一批优质粉丝企业壮大生产规模。
(三)食用油精深加工。发挥冀中南平原河泛区、冀东、黑龙港、坝上及北部山地等油料作物集中产区资源优势,稳步发展花生油、棉籽油、大豆油等大宗油脂加工,积极发展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芝麻油、胡麻油、核桃油、杏仁油、葡萄籽油、花椒油、辣椒油等特色油脂加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油脂生产多元化和规模化。积极开发和采用物理低温冷榨技术,改进化学溶剂萃取技术,扩大精炼油、专用油和特色调和油的比重;加快花生蛋白质粉、花生粉等植物油副产品及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的开发,提高油料综合利用程度。鼓励发展花生主产区日处理花生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生产能力;鼓励发展棉籽产区日处理棉籽3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生产能力;鼓励采用分散快速膨化,集中制油、精炼技术,发展米糠油。
(四)肉制品精深加工。做强冀东、冀中南生猪和肉禽产业,冀北、冀东、太行山区和平原农区肉牛和肉羊产业,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积极发展牛羊肉、禽肉制品,开发高档熟食制品。鼓励采用生物发酵技术、乳化技术、巴氏杀菌技术、保水技术等先进技术发展西式低温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和方便微波肉类制品,进一步丰富肉制品种类。加强对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皮毛绒等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开发凝血酶、血红蛋白着色剂、生物肽、猪骨素等高附加值畜禽副产品的加工,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鼓励采用非油炸、非烟熏等肉制品加工新技术和现代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包装技术及杀菌,加快传统肉制品(如卤煮鸡、烧鸡、柴沟堡熏肉、漕河驴肉)加工业现代化和标准化改造步伐。发挥冀中南蛋鸡集中产区优势,发展无铅工艺和低盐工艺松花蛋、腌蛋等蛋制品;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蛋黄酱、蛋粉、溶菌酶、蛋清低聚肽、卵黄抗体、卵磷脂、蛋壳生物高钙制剂等禽蛋深加工。以现代消费理念为导向,鼓励开发低钠、低硝、低胆固醇以及适合于不同人群食用的功能性肉制品。采用宰前追溯技术和宰后跟踪技术,实现禽畜“从饲养到餐桌”的质量与安全全程控制,保证肉制品质量安全。
(五)果蔬精深加工。发挥燕山和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优质苹果、平原沙地优质梨、太行山优质大枣、黑龙港金丝小枣和冬枣、怀涿和昌黎葡萄等产区优势,积极发展果浆、果冻及浓缩汁、NFC果蔬汁、复合汁、果蔬汁主剂、轻糖型和混合型罐头等果品深加工;调整制干和鲜食品种结构,以制干、制脯、酿造、速冻为重点,发展金丝小枣、冬枣、柿子、葡萄、梨、桃、杏、苹果、草莓等产品。加快坝上、冀东、冀中和冀南4大蔬菜基地建设,加快蔬菜加工业发展,积极开发蔬菜罐头、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等高档次和深加工产品,强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张家家和承德地区的杏仁深加工、食用菌深加工和京东地区的板栗深加工产业,发展干制、速冻、盐渍、清水、短期保鲜等食用菌产品,开发生产食用菌蜜饯、味素、饮料、酱油、醋、休闲食品等精加工产品,研究开发食用菌多糖、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推进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
(六)方便食品和调味品精深加工。利用区域雷竞技ap官网入口 资源优势,以提高方便食品品质和种类为重点,积极发展调理和速冻等多元化方便食品深加工。采用非油炸或低脂油炸的新型加工技术,积极发展营养健康型方便面类制品,丰富面制品花色品种;采用速冻技术,积极发展水饺、馒头、汤圆、包子等传统中式速冻食品加工;利用杏、苹果、板栗、核桃、葡萄、山楂、大枣、小枣等资源优势发展罐头和果脯类休闲食品;积极发展糕点、饼干等烘焙食品;鼓励采用现代生物转化、超微粉碎、功能强化、风味控制等加工技术开发以米和燕麦为原料的方便食品,使方便食品更加健康营养。积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推动酱油醋等传统调味品及腌制调料、凉拌调料、煎炸调料、烧烤调料、煲汤调料、火锅调料、速食汤料等复合型方便型和速冻调味品规模化发展。
(七)酒类精深加工。壮大发展葡萄酒产业。充分利用中粮集团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源优势,加快昌黎、怀涿两个葡萄酒基地建设,打造葡萄酒特色集群;加快优质葡萄产区建设,推广酒葡萄优质品种和标准化种植,培育葡萄产业带;支持华夏、长城两大葡萄酒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控股、并购等方式,实现葡萄酒产业的资产重组,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强葡萄酒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朗格斯等高档酒庄酒、收藏酒,提升葡萄酒文化品位和产品档次;以华夏、长城两大品牌为依托,加快葡萄酒品牌建设;加大对新型葡萄酒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利用外资,加快葡萄种植及酿酒示范农场建设,形成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带。
稳步发展白酒生产。以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承德乾隆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井酒业、刘伶醉、丛台等为依托,积极推进白酒行业的资产重组和兼并;挖掘冀酒文化、打造冀酒品牌,提升冀酒地位。
积极发展啤酒和果酒生产。积极引进百威英博等国际啤酒集团,发挥华润、青岛、燕京、珠江等大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啤酒企业的资产重组,促进啤酒行业的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充分利用枣、苹果、梨、山楂等农产品,发展果酒生产,推进果酒企业的兼并重组,壮大果酒企业的生产规模。
(八)乳制品精深加工。加强环京津、环省会及黑龙港流域奶牛养殖集中区建设,加快乳制品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合重组,优化乳制品生产能力布局。新增生产能力主要在坝上及黑龙港流域进行布局,其他区域以整合重组为主。加强行业准入管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乳制品企业,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促进乳制品工业升级。加快新产品研发,丰富乳制品产品品种,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高品质巴氏杀菌乳、凝固型酸乳及混合型酸乳等;积极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功能性产品;积极发展配方乳粉、脱脂乳粉、乳清粉、乳蛋白、乳糖、奶油、奶酪等高品质、高附加值、市场需求量大的特色乳制品,逐步改善以液体乳为主的产品类型单一局面。积极推进乳制品工业全产业链发展,鼓励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化奶源基地,加工企业稳定可控奶源达到100%,保证奶源质量和品质。
四、重点基地和企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食品工业向农畜产品优势区域集中,鼓励传统农区发展食品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园区化建设,促进全省食品工业产业聚集、品牌建设和链式发展。重点建设12个食品工业基地,推动15个县域食品集中生产加工区园区化管理。
(一)打造12个食品工业基地。
1秦皇岛粮油加工基地。
产业导向:加强新产品研发,积极发展特种油、大豆蛋白、大豆磷脂、食用纤维、玉米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做大休闲食品;依托周边临海地区的海洋捕捞、养殖等产业,发展高创汇、深加工的海洋食品加工业。
重点企业:正大集团、中粮鹏泰面业、华龙日清食品、金海粮油、金海食品、北大荒麦芽、韩国三养玉米、中粮炼糖、永顺泰麦芽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2京东食品加工基地。
产业导向:延伸粮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大豆卵磷脂、低聚糖、异黄酮、大豆奶等大豆生物活性物质;规模化发展分割肉、调理肉等肉食深加工产品;加快廊坊金丰农科园食用菌生产项目建设。
重点企业:三河汇福粮油、三河福成五丰、大厂福华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
3隆尧东方食品城。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方便食品,加快面粉、方便面、饮料、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新产品开发、提质扩能和新工艺升级技术改造,建设完善物流、金融、商贸、食品包装等配套体系。
重点企业: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华龙集团面粉公司、河北全维麦公司、河北金源色素公司、河北华统食品公司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4衡水现代食品基地。
产业导向:巩固高度白酒,积极开发优质低度酒、保健酒、果露酒,拓展淀粉深加工、植酸酶等生物工程领域;发展植物蛋白饮料、果蔬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发展肉制品深加工,利用肉类加工副产品发展生物制品;做大做强粮油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乳制品深加工产业。
重点企业: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九州啤酒有限公司、汇源集团、雨润集团、深州晨光食业有限公司、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喜奥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深州东方绿树食品有限公司、深龙果品有限公司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
5抚昌卢—怀涿葡萄酒基地。
产业导向:提高葡萄酒档次,发展酒庄酒。加快葡萄种植资源整合,鼓励葡萄酒企业自建原料葡萄基地,提高企业稳定可控的原料葡萄比例。推进葡萄酒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构建紧密的葡萄合作组织。统一葡萄酒生产标准,加强原产地保护,联合开展品牌营销。挖掘葡萄酒文化,打造以加工、采摘、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特色葡萄酒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中粮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朗格斯酒庄、昌黎越千年葡萄酒酿造有限公司等。加快华夏长城葡萄酒扩建、柳河酒庄群等项目建设。
发展目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形成年产70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能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6平泉食用菌基地。
产业导向:积极开发食用菌营养休闲食品、食用菌风味调味品、食用菌多糖食品及系列保健食品等,做强食用菌深加工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畜禽加工业和果蔬加工业;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调优白酒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复合饲料,推进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和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重点企业:承德避暑山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承德润隆食品有限公司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
7承德下板城食品工业园。
产业导向: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和产品上档升级,做大特色产业。调优白酒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颈复康清酒和药用黄酒,集约化发展杏仁、果脯、果酒、果汁等果蔬深加工;做大做强畜禽养殖和肉制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核糖提取、松花粉、鹿茸、有机杂粮等特色产业。
重点企业:乾隆醉酒业、承德露露集团等。加快乾隆醉酒业白酒加工项目、承德五谷农庄方便面项目、承德畅达生物科技园项目、承德曼曼食品(食用菌、果品)加工项目、承德三融肉鸡熟食加工项目、颈复康黄酒清酒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江苏雨润集团公司1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培育5000万元以上企业5至8家,引进2家以上国内知名品牌,开发新产品5个以上,建成技术开发中心1个。
8大名京府食品工业城。
产业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扩大面粉加工能力,形成小麦粉和挂面、方便面等粮食深加工和配送基地;提高优质花生油加工比例,发展芝麻油、核桃油等特色油脂加工,推进油脂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
重点企业: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邯雪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名福植物油有限公司、河北美佳食品有限公司等。
发展目标:形成年产600万吨面粉生产能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
9赵县淀粉、调味品和果品加工基地。
产业导向:推进淀粉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工深度,推进淀粉深加工向玉米生物产业延伸。加快调味品升级。发展梨果深加工。
重点企业:赵县兴柏淀粉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统万珍极酿造集团,旭海果汁公司、壹州果汁公司、金梨醇酒业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10遵化食品加工园区。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板栗、食用菌、果蔬的保鲜、速冻、脱水、罐装等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酸枣汁野生饮品和甘薯加工,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系列。
重点企业: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广野食品有限公司、唐山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唐山平安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等。加快蓝猫饮品集团百万吨野生饮品科技园区建设。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
11坝上乳制品、燕麦、马铃薯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按照“产品多元化、档次高端化、技术高新化、企业大型化”发展模式,壮大高端液态乳,积极发展配方乳粉、乳酪、炼乳等高端乳制品;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形成生物组培、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到鲜薯深加工、薯渣饲料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施高档燕麦产品、燕麦有效成分提取等精深加工项目,打造燕麦食品“有机谷”品牌。
重点企业: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圣元察哈尔乳业、张家口恒天铄、承德缘天然、张家口弘基、张家口雪川等。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
12曲周天然色素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做大做强天然色素、粮油深加工、调味品产业,积极发展特种保健油、绿色食品、功能食品、果蔬综合加工和生物制品;建设集零售、批发、展示、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和生物制品物流中心。
重点企业:河北华裕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瑞德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河北天旭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河北晨光特种油脂有限公司、河北宇龙粮油有限公司、河北可口食品有限公司、邯郸福莱尔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天赐调料有限公司、河北效农辣椒制品有限公司。
发展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
(二)推动15个县域食品集中生产加工区园区化管理。
坚持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优化资源、集约发展的方针,推进区域性食品加工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针对各地区域性特色食品产业特点,合理组织部门分工,合理规划园区用地,合理制定配套政策,突出当地特色,建立生产加工规范,扶持优势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发挥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升级。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许可证、一个园区一个高水平检验机构的建设方式,建立食品生产工业园区,实施集中化生产,统一管理生产加工行为。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帮扶一批基础条件好、诚信和安全意识强的企业做大做强;扶一批遵纪守法的小作坊改造生产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依托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中的优势,加快推进食品产业的有效整合,形成大集团发展格局。重点推进藁城酱卤肉制品、行唐水果干制品、赞皇蜜饯、兴隆蜜饯、万全粮食加工、昌黎粉丝和玉米罐头、遵化罐头、迁安粉条、望都辣椒制品、高碑店豆腐丝、沧县枣蜜饯、宁晋饼干糕点、临西腐乳加工、鸡泽膨化食品(麻糖)、永年淀粉制品(粉皮)等生产加工集中区园区化发展。
五、实施品牌战略
(一)做大做强品牌产品。支持露露杏仁露、养元核桃露等植物蛋白饮料,五得利、今麦郎、华龙、金沙河、凯发、黑马等小麦粉深加工,天益、汇福食用油及系列产品,珍极酿造、梅花味精等调味品,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山庄老酒、板城烧锅酒、刘伶醉、长城葡萄酒、朗格斯葡萄酒、蓝贝啤酒等酒类,君乐宝、乡谣、天香等乳制品,栗源板栗、蓝猫酸枣汁、光野蔬菜、怡达罐头等果蔬加工产品,福成、福华、双鸽等肉制品及洛杉奇、米莎贝尔,发挥知名品牌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知名品牌,打造我省食品品牌高地。
(二)做优做精中华老字号产品。刘伶醉酒、金凤扒鸡、槐茂酱菜等中华老字号产品,传承传统生产加工工艺,在“精、深、特、专”上下功夫,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带动和形成一批在细分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群体。
(三)发展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突出原产地保护,加大传统工艺的研究和保护,统一地域标准,严格地域品牌使用规范,保证产品质量,重点扶持京东板栗、河北鸭梨、阜平大枣、沧县金丝小枣、鸡泽辣椒、大名香油、赵县雪花梨、平泉食用菌、黄骅冬枣、涉县核桃等地域品牌。重点打造一批产品质量过硬、市场占有率较高、产品特色鲜明、有地域代表性的拳头产品。
(四)加强品牌宣传,挖掘品牌文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展销会,扩大品牌知名度。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和文化潜力,将品牌文化与民族文化、风俗文化、旅游文化等有机结合,加强对我省知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产品推介,抓好产品广告策划、装潢设计,使之新颖、易于接受,适应和满足消费需求。
六、积极推进兼并重组
重点推动乳制品、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酒类、肉类、焙烤等6个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上下游企业间、不同所有制企业间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产业做大做强和集约发展。
乳制品。支持伊利、蒙牛、三元等大企业集团整合省内乳制品企业,积极扶持本省企业做大做强。到“十二五”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品丰富、竞争力强、大中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3位。
小麦粉。支持五得利、金沙河、今麦郎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积极发展小麦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将优质小麦生产区优势转化为加工优势。
食用植物油。以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秦皇岛金海粮油有限公司两大企业集团为龙头,加大油料资源整合,扩大企业加工和精炼规模,扶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酒类。鼓励衡水老白干、承德山庄、乾隆醉、刘伶醉等白酒企业,中粮华夏长城、中国长城、昌黎越千年等葡萄酒企业和青岛、蓝贝、新钟楼、嘉禾等啤酒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优化产品结构,突出原料规范化种植和加工配套,加强酒文化宣传,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
肉类。支持石家庄双鸽、石家庄凯隆达、河北正先、大厂跃华等屠宰及肉类加工类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焙烤。鼓励石家庄米莎贝尔、石家庄洛杉奇、河北博通饼业等焙烤食品制造企业整合我省同类中小型企业,形成3至5家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七、大力实施技术改造
(一)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支持中国长城葡萄酒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今麦郎、君乐宝等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针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攻关与产业化。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围绕白酒、淀粉、乳制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信息化综合集成等方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协同化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网络化。支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三)扶持壮大重点企业。围绕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方便食品等重点行业,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实施技术改造,支持其主导产品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国内国际技术、管理、效益、规模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与主导产品配套的关键件工艺技术水平提升。培育秦皇岛金海粮油、三河汇福粮油、今麦郎、五得利等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
(四)促进产业聚集。鼓励以食品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加强产业配套、健全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与完善,形成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优化产品结构。围绕小麦粉、酒类、焙烤、调味品等行业,促进精深加工发展,改进工艺、增加品种、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和效益,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优质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促其提质扩能。
(六)推进节能减排。在淀粉、酒精、白酒、柠檬酸、味精等行业,组织开展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积极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或实验室,在产业聚集区建设统一的第三方公共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中小食品加工企业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推动企业产品检测装备自主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八、加强食品安全
(一)推进行业立法,加强标准建设。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研究制定和完善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监测资源和数据共享机制,尽快解决部分食品无标准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增强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责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无缝隙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监管机制,细化监管职责,着力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防止监管空白,形成监管合力。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推进综合治理,加强联合执法。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食品添加剂等重点产品的综合整治力度,实行食品安全监管联合执法,消除执法盲区,避免监管漏洞,增强执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建立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切实做到情况互通、信息共享,司法机关要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提前介入、密切配合,加强侦办、深挖线索,从快捕诉、从重量刑,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形成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力。
(四)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产品检验、食品召回等相关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规范,建立原料进厂及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食品行业整体自律能力。
(五)建设诚信体系,提升本质安全。开展葡萄酒和乳制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取得经验和模式,逐步在全省食品行业推广。以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保障质量安全为主线,企业自律为重点,强化企业诚信经营意识,落实企业诚信的主体责任。建立省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企业诚信责任可落实、诚信行为可监督、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可执行的全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六)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行业发展,维护行业秩序,广泛开展舆论监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创造条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公正报道。各设区市要设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统一负责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受理、记录、查处、反馈等工作。落实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建立覆盖农村和城市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作用,研究食品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调查分析本行业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统筹管理,理顺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协调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推动全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合力。积极探索食品工业农工贸联合的全产业链模式,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龙头带动、行业自律、协同监管,共同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的机制。加强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产业组织建设,提高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产业化程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促进有序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素质。
(二)加大政策扶持,严格行业准入。加大对食品工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食品工业园区(基地)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项目建设。扶持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对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支持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继续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结合我省食品工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标准。对新建食品企业和项目,要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严把市场准入门槛;对现有的食品加工企业,要依据有关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适时开展审核清理,改造提升一批,淘汰关闭一批,切实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三)深化对标行动,加快转型升级。深化和拓展对标行动,围绕“对标、达标、超标、制标”4个关键环节,完善对标指标体系,分行业制定食品工业对标技术路线图和能效指标,在白酒、乳制品、小麦粉等行业创建一批国内领先标准。建立对标政策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定期评估对标成效。引导和推动企业瞄准产业高端,制定赶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打造和培育一批“高标准”企业和产品,促进食品工业集约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合资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理念、人才、技术、项目,推动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落户我省。鼓励优势食品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到省外、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实施出口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权威认证,培育出口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提高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食品经济活动,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食品会展品牌。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五)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政策要求,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围绕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重点在白酒、酒精、玉米淀粉、味精、畜禽养殖和屠宰等行业,推进食品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大对示范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六)加强组织协调,推动规划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结合部门职责,制定配套政策,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完善推动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加强跟踪协调,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各设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措施,并做好与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省级食品规划的衔接工作。各级食品工业有关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要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积极参与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