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我国大豆增产的潜力与路径探讨

2020-10-27 农民日报 388 0
  2019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29.3公斤,创历史新高。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综合分析我国大豆单产与美洲大豆主产国的差距,有助于厘清大豆增产方向,制定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我国大豆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黄淮海南部和西南地区。东北北部实现一年一熟制,但积温偏低,大豆生长期偏短;黄淮海南部大豆在两季小麦之间种植,生长期仅100天上下,高温、干旱、水涝发生频繁;西南地区大豆主要实行间套作,是玉米等高秆作物遮挡下的次要作物。
  反观美洲,大豆是备受重视的第一大作物,种植在条件最好的地区和季节,大豆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与我国东北中南部纬度相当,一年一熟,雨热同季,土壤肥沃,是大豆最适宜种植区。在我国国家大豆区域试验中,长春试点对照品种的产量通常比位于东北北部大豆主产区的黑河试点对照品种每亩高出约50公斤左右,也说明了立地条件对大豆产量的重大影响。
  品种和技术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提高大豆产量需要良种、良法和良田的有机结合。其中,良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对大豆品种的需求也逐步改变。目前,规模化经营主体需要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病性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高产超高产大豆新品种。随着消费者对大豆营养健康价值认识的提高,食用大豆消费量不断增加,高可溶性蛋白、高含硫氨基酸、功能型成分含量高、适合加工大豆食品的新品种已成为国产大豆走差异化竞争道路的可靠依托;为拓展大豆种植面积,抗旱、耐盐、耐荫、适合中低产田种植和间套作新农艺的品种及饲草用大豆等也是大豆育种的重要领域;针对点蜂缘蝽引起荚而不实的“症青”现象、拟茎点种腐病、炭腐病等重发、新发病虫害,需要创制抗性材料和品种,保证大豆生产安全。
  良法是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基础。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但干旱缺水、土壤瘠薄,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大豆创制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多次创造全国大豆高产纪录;黄淮海地区采用免耕覆秸精播栽培技术,通过麦秸全量均匀覆盖还田,提高了播种质量,保证了大豆“苗全、苗匀、苗壮”,使百亩300公斤、万亩200公斤常态化涌现;南方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协调了大豆与玉米等高秆作物的空间分布,便于实现机械化,可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收获一定量的大豆;东北地区集成耐密抗倒品种和轮作倒茬、秸秆还田、窄行密植、配方施肥等核心技术,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走出了粮豆均衡丰产的新路子。
  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天富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