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五代湘潭人吃出来的这个槟榔老字号,有什么与众不同?

   2020-07-02 中国食品网12620
      湘潭是座古城,湘江从城中淌淌流过,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千年脉络,沉淀着活色生香的非遗历史。一个百年老字号的产生,是代代湘潭人对传统的热爱和坚守,从五代湘潭人口中,我们听到了他们与湘潭老字号——张新发的故事,品尝到不同时代湘潭人的滋味生活。

为父亲买槟榔的儿时记忆

张益华儿时生活在湘潭城十六总。上世纪三十年代,父亲在船上工作,经常打发还是小姑娘的她去买槟榔。父亲喜欢吃张新发,而张新发店铺开在九总,从十六总到九总,她总是要走上半个小时。

(*湘潭画家陈文杰老先生的作品,还原了百年前的张新发槟榔店铺,该画于今年在《中国书画报》刊出)

如今还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张新发槟榔店生意很好,每次去都要排队,不过店里的两个姐姐见到她,总是会对她招招手说:“来!让这个细妹子先买。”

在大人的撮合下,张益华16岁就与丈夫定了亲。她记得结婚时场面热闹,除了大件小件的嫁妆外,他们家还在张新发买了2000口槟榔,在酒席上发给宾客。

槟榔世家的老交情

“我11岁就认识张荣生(张新发第二代传人),我父亲和张荣生是拜把子兄弟,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王汉钦回忆起这段槟榔世交。

“切槟榔也是个技术活,槟榔不扎口的奥妙也就在这切个子的手法中。”王汉钦说,张新发的第三代传人张颖后来在合作社切过槟榔,她切槟榔的手艺出了名的好,人称“张一刀”,也就是一刀下来,槟榔经络分明,不会扎口。

后来王汉钦在供销社当负责人时,把张颖请了过去。回忆起两家的槟榔世交,王汉钦有点惋惜,历史的潮流奔涌向前,他家的槟榔生计从此止步。后来,王家经历了三次搬迁,在城里头卖槟榔变成永远的回忆。

木屐店铺的“入股证”见证一个时代

李卫东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湘潭十七总新码头巷子,父亲在上世纪20年代经营一家木屐店铺,作为小手工业者,一家人的生计便是靠着父亲的双手。

直到1956年,随着公私合营的潮流推向小手工业者,李卫东家的木屐作坊换成了合作社的“入股证”。李老记得,当时两边的店铺一家接一家,百货、日杂、小吃、修锁、做伞,很是热闹,还有卖槟榔的张新发……后来,这些老店大多都经历了公私合营这段历史。

就好这一口原始的味道

“一个槟榔壳子切成几口,小块小块的,酸中带甜,我们总是抓一把揣兜里”。今年43岁的周勇,从小在雨湖区南盘岭长大,他记忆中很小就开始吃槟榔。

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快过年或是家里重要的日子,妈妈就会去买一些原果壳子,每次都是扛一麻袋回来,然后洗干净、煮熟、晒干、发籽,放点酒、糖,腌制一夜再切开,点些桂子油便可以吃了。对于那个味道,周勇永远忘不了。

周勇说:“第一次吃到张新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去别人家做客,嚼起来口感好。”如今,张新发的槟榔随处可以买到,记忆中的老味道又回来了,在开长途运输车的日子里,周勇总是嚼着一口张新发槟榔,给自己提神。

少不了的张新发

打游戏、嚼槟榔是年轻的欢哥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回忆起读书那时,和哥们儿在寝室通宵玩游戏的时光,碰到想打瞌睡的时候,就和哥们儿划拳,谁输谁就翻墙出去买包张新发。

如今已是4岁孩子爸爸的他,已经不再是个不经事的少年,为了扛起生活的责任,他当起了业务员、跑起了短途货运,他干过的工作数不胜数。

年少时的哥们儿如今不知在哪,而欢哥始终没变的爱好就是嚼槟榔。虽然也时常会怀念少年时的无忧无虑,但靠自己的勤劳换来的生活更令人充实而知足。

过去的百年时光里,张新发没有被动荡年代的困难击倒,也没有被物欲横流的时代蒙蔽,始终坚守着“质为上,惠及乡邻”的家训,传承着那历经百年的精诚手艺,如今成就一代经典,被五代湘潭人所挚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 admin
    加关注0
  • 继承中华饮食文化 发展中国食品产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