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天气回暖,小龙虾逐渐回归到人们的餐桌上。地处大别山区的河南省潢川县,抓住市场机遇,探索推行“稻虾共作”扶贫模式,从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科技指导等方面延伸补充小龙虾产业链,让群众从中增收致富,“稻虾田里说丰年”。
在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的“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10多名农民推着小船在水塘里起网。当提起虾笼倒出活蹦乱跳的龙虾时,大家都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
许学军曾经是当地的贫困户,全家6口人靠着8亩土地维持生计。2016年,许学军成为第一批参加“稻虾共作”养殖的农户,自家土地流转给养殖基地收取租金,他还在基地打工,每年仅打工收入就有一万多元,生活有了很大保障。2018年,许学军一家顺利脱贫。
河南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村民 许学军
自从我承包给它八亩地以后,这里边每年可以收入1万多块钱。不包给它,每年就是种水稻、小麦,没有这个收入高,现在我们两年的时间已经脱贫了,我们已经脱贫了。
一田两种、一亩两收。2016年,通过调研考察和论证,潢川县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养殖,推广“稻虾共作”模式。
“稻虾共作”将传统稻米生产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形成互利共生循环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模式,有效提高稻米、龙虾的产量与品质,也为农村的产业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
河南潢川县小龙虾产业协会秘书长 王有华
我们不但小龙虾养得好了,也带动了水稻的种植。现在小龙虾田里面的稻,都是申报了绿色食品,小龙虾的产量上去了,稻的产量也上去了。所以我们县里面小龙虾这个产业,为潢川县的脱贫攻坚发挥了很大作用。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上的支撑。为更好地指导群众养殖小龙虾,当地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河南省率先制定了小龙虾水面养殖、“稻虾共作”等技术规程,建立专业科技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
河南潢川县小龙虾产业协会秘书长 王有华
通过我们协会的专家,到我们各个养殖户去现场指导。通过培训传授养殖技术,我们把全县比较大的合作社都建立了一个群。 如果他们在养殖中间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和我们的专家交流,或者是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协会带着专家到现场去指导。
目前,潢川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35.8万亩,“稻虾共作”面积23.7万亩;采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带动9300户贫困户脱贫,亩均增收1500元。当地初步形成了小龙虾种苗、饲料、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技术服务一条龙发展全产业链,小龙虾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