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来自浙江的一线调查

2020-03-03 农民日报 665 0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
  浙江临海市上盘镇是全国著名的冬春西蓝花生产基地,其一部分蔬菜出口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图为当地党员志愿者近日和菜农一道装运西蓝花。王升星 摄
  千万个行业的困境与突围,千万个群体的坚守与奉献,千万种个体的情绪与故事,构成了疫情之下五味杂陈的大全景。而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作为古老而又特殊的行业,上接无数农民的“钱袋子”,下接每家每户的“菜篮子”,更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浙江省一度是除湖北省以外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渐入下半场,全省城乡开始恢复往日的喧闹与繁忙。
  近日,记者将视角移至疫情下的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关注它们的复产复工情况。它们是否遇到什么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问:原料供得上吗?
  这两天,由于持续两个月的西蓝花采收结束,江福初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平日里用于西蓝花加工的生产线,临时改用加工白花菜,一天可消化约25吨原料。老江自己倒没种多少白花菜,更多是从周边农户收来的,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江福初所掌门的红日供销公司位于温岭市箬横镇。春节前后,当地最为主打的农产品就是西蓝花。自有基地,再加上合作社与订单农户,江福初共有4500多亩西蓝花。年前收购价很平稳,2元多一斤,售出了近4000吨。可没想到,疫情完全打乱了生产节奏。
  “一是来不及收,二是由于不能人员集聚,室内的加工只能暂停,最后有几天,收上来的西蓝花还卖不出去。”江福初连着报了一串数字,“节前,男女小工每天的工资分别为200元和150元,春节后涨到了300元和200元,还只招到了10多个人;西蓝花收购价则一路跌到五六角一斤,就这样,还有1000多吨烂在地里。”
  江福初的公司,过去有不少西蓝花直供食品企业,主要用于加工和出口。包括前几年,正是看中这块市场,江福初也上马了一条生产线。可前期,由于西蓝花来不及采收和加工,业务量大幅下降。为减少损失,他一边抓紧低价出货,发往西安、南京等地市场,另一边则让最优质的产品暂时“避难”,总共在冷库贮藏了600多吨。
  困境中,江福初也并非孤身作战。让他感动的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地头,帮忙联系工人采收,并申请产品运输通行证,销路这才逐渐通畅。江福初则报之以桃,捐出了价值十多万元的新鲜蔬菜,用于支援防疫一线。
  春节后的几天里,一头是江福初的西蓝花来不及采收又运不出去;另一头,则是杭州萧山区银河食品公司的西蓝花原料拉不进来。两车货就在离厂区没多远的萧山东高速口,可没有通行证,最终只能原封不动拉回去。一来一去,损失十多万元。
  成立于1984年的银河食品是一家专业生产速冻蔬菜和调理食品的外向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近5万吨,其中七成产品出口。因为原料运输难的问题,公司副总经理毛国良立即向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和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农村、经信、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求助。
  在多方努力下,通行证的问题马上得到协调解决,原料的及时补给,也为企业后续产能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毛国良坦言,企业复工涉及到上下游和跨区域,前期难免会碰到各种难点,政府反应很迅速,服务帮助也很及时。记者采访的几家农企的原料运输问题也都迅速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问:工人回得来吗?
  “原料供应难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供应链问题,更是与疫情防控的阶段有关。这里有三个关键节点:2月3日、2月10日和2月17日。”海通食品集团运营总监施建杰说。
  根据要求,2月3日,包括食品生产和供应等在内的群众生活必需的相关企业开业开工;2月10日,其他企业分批、分时复工。在此期间,针对农资运输、工人返岗、产品出货等,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复工提供各种服务。
  “在2月3日至2月10日这段时间,企业虽然开工了,但实际上不仅缺原料,更缺工人,待相关企业陆续复工后,这才逐渐缓过来。而到了2月17日以后,用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施建杰进而解释道。
  海通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慈溪市颇具地位和影响。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抢收不等人,为了帮助农民收购和加工西蓝花,海通公司于2月3日就恢复了生产线。但在2月10日之前,每天的加工量只有30吨,之后一路提升到150吨,2月17日开始恢复到230吨以上。
  在海通总厂,还有三成产能没法“跑”起来。为啥?答案是缺工人。以旗下一家本地分公司为例,800多名工人中,近七成来自外省。截至2月27日,仍有300多人未能返岗,主要是因为省际之间的公共交通仍未完全恢复,加上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一。
  对此,当地政府正想方设法,通过提供包车服务、打通企业之间的信息网,前往主要劳务输出地接人。当然,在返工后的防疫措施方面,政府也同企业形成合力。
  当前,银河食品公司面临着同样问题。580名员工中,节前留厂的有100多人,再加上本地员工100多人,复工初期算是挑起了大梁。尽管在政府帮助和自行返岗的双重努力下,已有不少员工返岗,可仍有100多人无法返岗。
  “目前,政府正积极帮助与有关地方对接沟通,企业也临时组建了服务中心。”毛国良说。
  三问:产品出得去吗?
  方路茶业是一家专门从事茶叶加工与出口的企业,3亿元的年产值中,2亿元来自干茶,剩下则是茶粉等深加工产品。其出口美国的茶叶,一度占到全国出口美国茶叶总量的60%。如今,方路茶业将业务重点转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方路茶业以加工夏秋茶为主,加上工人本身就不多,可也有“烦心事”。眼下,最大的麻烦就是海港出货。前期,受疫情影响,很多集装箱司机无法及时到岗;如今,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疫情,有的船只班次或延迟、或取消。这对冷库仓储、资金流动、货物按时交付等都提出了巨大考验。
  记者采访的几家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有的因为无法及时安排装运,导致冷库“爆仓”,进而影响产能恢复;有的春节前进来的集装箱,仍滞留在港口无法清关;还有的无法卸港,面临转港或退运,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有些企业,已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存在订单和客户流失的情况。
  比如,在海通食品公司,本应在2月初就发至日本、美国的产品,平均耽搁了半个多月,到了2月17日才陆续发出;在银河食品公司,十多个货柜的进口青豆,至今仍滞留港口。而自春节至今,由于茶叶出口加工厂不能按期开工,原签订的出口订单,特别是西方国家订单,不能按期交货的不在少数。
  浙江是绿茶出口量最大的省份,去年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近一半。这其中,浙茶集团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国的近10%。浙茶集团的董事长毛立民,同时还是浙江省茶叶协会的会长,他分析,出口企业的春茶采摘、加工集中在四月和五月,较国内内销名优茶企业启动晚,受疫情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如果短期内不能完全控制住疫情,将对全年出口春茶的生产与销售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积极的消息,疫情期间,国际茶叶委员会和摩洛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茶叶协会负责人以及国际茶界友人纷纷致信,表示将共同克服困难。”采访末,毛立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帮助出口茶企与相关茶叶进口国沟通取消或降低限制性规定,对出口茶企因疫情影响给予相关税收减免、茶叶收购资金放贷等政策支持。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