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科学家证实“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已灭绝。而同期,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农村部已发布通告,宣布从今年元旦开始实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相关消息也在省两会上引发热议,有提案建议,鉴于部分长江土著鱼类向濒危演化,可在我省相关地区建立保护区,实施自然种群与栖息地就地保护工程。
长江干流捕捞产量
已经不足10万吨
陈先生家住武汉白沙洲大桥桥头附近,爱好钓鱼。“这些年的鱼越来越难钓。”陈先生说,前些天放晴时他去大桥桥墩下钓鱼,垂钓数小时,只钓起来几条一指多长的鲫鱼、刁子鱼等。
陈先生的感受并不孤立。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着400余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位列全球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流,滋养了沿岸生灵。
但现在,这条大江里的鱼类资源已大幅下降。统计显示,上世纪50年代长江渔业年均捕捞量都在45万吨左右,占全国淡水捕捞产量的60%。然而,目前长江干流的捕捞产量已经不足10万吨,只占到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32%。
媒体报道,雷竞技体育平台 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介绍,整个长江鱼类的种类有400余种,他们曾在2017年至2018年采集到314种鱼类数据,占长江鱼类总数的70%,有134种在过去近两年没有采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
省九三学社在省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中介绍,在宜昌、荆州等8个县市,齐口裂腹鱼、长吻鮠、白甲鱼、中华倒刺鲃、圆口铜鱼、岩原鲤等长江土著鱼类正在向濒危演化,衰退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省政协委员张晓红也在提案中举例,长江的通江湖泊涨渡湖鱼类总数20世纪50年代有82种,80年代下降到63种,2003年至2004年仅有46种,下降趋势明显,各生态类型鱼种数均明显减少。
倡议设立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
不久前证实已灭绝的长江白鲟,并非第一个在长江灭绝的物种,近年来,白鳍豚也被宣告灭绝,一些大型鱼类如江豚、中华鲟等也大多岌岌可危。部分长江土著鱼类,种群和数量也呈现断崖式下跌。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省九三学社在提案中分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一些工程建设改变了土著鱼类生存繁衍的水生态环境。比如,喜流性鱼类在静水区难以生存。长江土著鱼类中,喜流性土著鱼类如白甲鱼、中华倒刺鲃、岩原鲤等,在因工程建设变为静水区的江段渔获物中比例明显减少,而缓流性或静水性的黄颡鱼、鲤、南方鲇、鲢等在渔获物中比例显著上升,又如,喜流性的齐口裂腹鱼有生殖洄游现象,部分工程则截断了这些洄游通道,使齐口裂腹鱼种群数量剧降。长吻鮠、白甲鱼、中华倒刺鲃、圆口铜鱼、岩原鲤等都存在类似问题。
其次,非法采砂加速了底栖生物的灭绝,破坏了产卵场和食物链,使土著特有鱼类种群恢复极其困难。面源污染则导致了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土著鱼类生存。
同时,我国土著鱼类保护和管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无法抑制盲目引种、放生、携带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侵占土著鱼类栖息地,抢夺食物,威胁土著鱼类生存繁衍。
省九三学社建议,要加大保护力度,落实养护措施、攻克繁育难题,建立土著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行业主管部门可组织专家,加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的调查,实施自然种群和栖息地就地保护工程,以齐口裂腹鱼为例,可以在秭归、兴山选择支流建立保护区。同时,建设土著鱼类繁育放流中心,攻克土著鱼类繁育难题,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扭转土著鱼类资源衰退趋势。
同时,要明确地方政府对非法采砂和保护土著鱼类的主体责任,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加强行政和刑事责任衔接。强化污染管控,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在长江流域沿线严控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畜禽散养规模,减少污染物总量。而尽快建立健全土著鱼类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也相当重要。
通江湖泊可给鱼类留出生物通道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长江上专业捕鱼的渔民退捕上岸。”昨日,省人大代表、洪湖市市长沈先武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此之前,该市所辖洪湖区域内,已有1.7万余洪湖渔民上岸。曾经鱼类资源恶化的洪湖,通过增殖放流和全面禁捕,渔业资源从品种到生物量都有明显增加,鱼类小型化问题逐步改善。而洪湖曾经走过的弯路,正是不少通江湖泊的“通病”。
省政协委员张晓红介绍,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浅水湖泊分布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数量超过100个,绝大多数都与长江自然相通,湖水水位随着季节变化在丰水期间和长江相通,长江鱼类溯水洄游入湖,在湖区繁殖觅食长大,再洄游到长江中去,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
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防洪、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生产和血吸虫防治的需要,修闸建坝、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造成江湖阻隔、湖泊破碎化,长江鱼类的天然产卵场数量骤减,水体交换和生物交换被削弱。
张晓红说,受江湖阻隔影响,江湖洄游性鱼类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湖区鱼类以湖泊定居型和小型鱼类为主,同时,破坏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长江鱼类生境多样性降低,种群数量急剧降低。
“恢复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对于长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保护、河湖复合生态系统恢复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减缓江湖阻隔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生态影响的直接措施之一。”张晓红建议,为落实长江大保护的要求,可在我省率先开展“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恢复”试点研究,在涨渡湖、梁子湖和大冶湖进行试点,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