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先洗碗 部分消费者不信任消毒餐具
在外就餐前,拆开餐桌上的消毒餐具套装,将茶壶里的热水倒进碗碟里,再将筷勺在热水里涮上几遍,这已成为不少人使用消毒餐具时的习惯动作。
“我知道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求一个心理安慰。”南宁市民刘女士说,她经常在外用餐,曾遇到过两次消毒碗具不干净的事情。一次是发现包装好的消毒碗具里有一小团黑黑的东西,“像是发霉的食物残渣”。另一次是发现消毒餐具上有干硬的饭粒,“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服务员都是换一套干净的了事。”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发现,在餐馆就餐的人,超过八成都会自己对碗碟进行二次消毒。开水烫碗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他还包括用餐巾纸或湿纸巾擦拭,甚至还有人自己用白酒、啤酒进行消毒,“这样才比较放心。”
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冼明甫说,对餐具来说,高温煮沸确实是最常见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能都通过高温消毒的方式杀灭。但是,开水烫烫碗只能将餐具上的灰尘除掉,“一般来说,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
冼明甫表示,至于用餐巾纸擦拭,更起不到消毒的作用。还有不少人觉得湿纸巾有消毒成分,因此用来擦碗,也是不对的。“湿纸巾中含有润肤剂等多种化学成分,不一定都能入口,用其擦碗反倒增加了安全隐患。”
12道工序清洗餐具 抽检合格率达95%
据南宁市天马餐具消毒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一套消费者使用过的餐具,要经过除渣、粗洗、精洗、漂洗等12道工序,至少清洗6次,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塑封再次使用。在检测室里,每天分时段分批次,对清洗的餐具进行检测,若其中一个样本出现细菌,该批次的餐具将全部重新清洗。
广西食品安全协会餐具消毒专业委员会主任沈杰表示,目前我区登记在册的餐具消毒企业达260家,加入协会的有150多家,生产配送各式消毒餐具涉及城乡大小餐饮企业、机关、学校、工厂饭堂、酒店等。其中,南宁市有23家餐饮具消毒企业,“每天提供20万个套装碗,80至100万个早餐碗。”
沈杰透露,近年来,广西餐具消毒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南宁、柳州、桂林等多地合格率达100%,消费者投诉大幅下降,没有出现因餐饮具而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经过如此多道清洗消毒程序,为何消费者还是能在餐具上发现问题,不能真正放心使用?沈杰表示,加入协会的多数企业基本能按照12道清洗流程进行作业,但关键在于在操作中是否严格执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些环节并没有严格遵照规定流程,偶尔有一些未清洗干净的餐具流入市场。”此外,消毒餐具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为7天,贮存时需注意不要污染,过期的餐具不要使用。
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不干净”
生产车间布局在单位宿舍一楼、餐具包装区旁边就是卫生间、清洗池藏污纳垢长期未清洗、苍蝇在包装好的餐具上飞来飞去……在当天的会上,冼明甫当众曝光了一些餐具消毒企业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他将日常检查中的一些场景拍下,做成PPT在当天的会上展示,让现场一些企业负责人脸红耳热。
冼明甫表示,除了生产环境脏乱差,还有一些餐具消毒企业未建立产品卫生质量自检制度、实验室(大肠菌检测能力)、未进行出厂产品检验、检验试剂过期、弄虚作假等问题,今年已查处81件违法案件。对于抽检合格率问题,他坦承“因抽检率不高,抽检次数少,无法反映真实性。”
对此,冼明甫要求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化生产和管理,行业协会应该对会员单位灌输“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其次制定行业标准,建议相关企业遵照标准进行操作,提高消毒餐具的安全。卫生监督部门也将加强监管,加大查案、办案、曝光力度,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沈杰表示,广西餐具消毒企业良莠不齐,生产设备简陋、质量卫生不达标的家庭小作坊、“黑作坊”仍有存在,整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等问题。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消费餐具质量问题,餐消委己得到自治区卫生监督所授权,汇同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区餐消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测,并将抽检结果公布于广西餐消行业群、食品安全网站,并通报给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处理。“下一步,行业内还会建立‘红黑榜’制度,让老百姓用上‘良心碗、放心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