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零添加”大多是误导!湖北省消委:宣称“零添加”分两种情况

2019-11-26 湖北日报 418 0
  当下,如果你细心留意,会发现不少食品包装上明显标注了“零添加”“不含添加”等字眼。在各大电商购物平台,输入“零添加”关键词搜索,所涉及的食品更是琳琅满目,酱油、醋、酸奶、面包还有各式各样的零食。
  食品添加剂真的是洪水猛兽?“零添加”是否就意味着健康?11月中旬,记者多方走访,揭开“零添加”的面纱。
  迎合消费心理催生“零添加”
  11月20日,武昌区某大型超市调料货架,没有标注“零添加”“无添加”500毫升酱油售价都在30元以内,而“零添加”的酱油每500毫升价格大概在50元至90元区间,价格最贵的一款,每400毫升更是卖到358元。这类酱油的包装上,非常详细地标明了“零添加防腐剂、增味剂、味精、着色剂、甜味剂”等。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只要标注了“零添加”“无添加”等字样的食品,都比没有标注的同类商品卖得贵得多。
  业内人士分析,当下,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传言却时常冒出来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让不少消费者“谈添加色变”。洞察消费者的心理后,一些商家推出“零添加”“无添加”等食品来迎合消费者,同时还能卖个好价钱。
  如果说“谈添加色变”是公众走入的一个极端,那“零添加”则是另一个极端。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王海英教授表示,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几乎找不到。
  省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宣称“零添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允许添加而不添加;另一种是未添加非法添加剂,比如,食品中未添加三聚氰胺、一滴香、肉中宝等,它本就不应该出现在产品里,标明“零添加”更是多此一举。
  食品添加剂,天使还是恶魔
  与公众质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业内人士眼里,食品添加剂则是食品工业的灵魂。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正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才能有大量方便食品的供应。
  在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增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水分保持剂等。冰激凌中如果不加乳化剂、增稠剂,口感会像冰砖那样硬邦邦;袋装薯片里的氮气也是食品添加剂,如果不加,薯片容易压碎……
  王海英表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事实上,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
  钾明矾作为油条中的膨松剂,规定含量是国家允许的。但此前“无矾油条”走红上海,打脸的是,上海市消保委曾对25个品牌29件油条样品进行消费体察,其中11件宣称“无矾”的油条样品均被检出含铝,且还有样品铝超标;而吃自制“零添加”食品因变质导致进医院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理性对待食品添加剂
  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为何误解如此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中表示,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来源于混淆概念。
  添加剂除食品添加剂外,还有饲料、药品、塑料、涂料添加剂等。以三聚氰胺为例,它是水泥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但如果加入食品中,就是非法添加。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于维护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王海英表示,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已经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锅,公众需要科学地认识它,理性地对待它。作为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中国有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多达4000多种食品添加剂。
  省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尚无法律法规约束类似“零添加”这种误导性标注,只能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迷信此类噱头。
举报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 admin
    加关注 0
  • 继承中华饮食文化 发展中国食品产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