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8日,《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解析文章,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院士团队、王祥喜团队和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微生物所、武汉病毒所、南开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该成果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步志高研究员介绍,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类古老的病毒,早在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发现,至今有约100年的历史。近百年来,非洲猪瘟病毒从非洲传播至欧洲、南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非洲猪瘟是由该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猪、野猪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达100%。去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功从国内发病猪分离出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
该研究通过联合攻关,利用电镜平台对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进行了连续4个月高质量的数据收集,获得了超过100 T的海量数据,采用单颗粒三维重构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独有的5层(外膜、衣壳、双层内膜、核心壳层和基因组)结构特征,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为260纳米的球形颗粒,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最大病毒颗粒。该研究还新鉴定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结构蛋白,搭建了主要衣壳蛋白p72等原子模型,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多种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和关键抗原表位信息,阐述了结构蛋白复杂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以及逃避和对抗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