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生物安全体系让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2019-09-17 中国科学报 579 0
核心提示:  虽然行情回暖,但是我们还没有恢复生猪养殖,我们在等什么?等疫苗。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
  “虽然行情回暖,但是我们还没有恢复生猪养殖,我们在等什么?等疫苗。”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来自天津的一位养殖场负责人介绍,由于养猪场周边三公里以内还有其他散户养猪,生物安全等级评估不过关,所以不能复养。
  猪场复养是指猪场发生疫情后,通过清洗消毒等方法清除场内已存在的病毒,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阻止病毒再次入场,重新引进生猪开始生产的过程。
  而对大多数期待恢复生产的养殖场来说,下一个问题同样紧迫:如何科学、安全的复养?
  除了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期盼,规模养猪场也开始反思管理漏洞。一场生物安全意识的洗礼会否成为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契机?
  一个百年难题
  “我们兽医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疫苗是最后一道防线’。”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所长步志高研究员说,生物安全是养殖第一要务,贯穿在始终。如果不强调和坚持生物安全原则,未来可能不得不动用最后一道防线。
  从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非洲猪瘟以来,各国科学家从来没有停止疫苗的研制。然而,时至今日,尚没有一个可以商业化生产和使用的非洲猪瘟疫苗。
  作为自然界中最大的动物病毒之一,其基因组庞大,蛋白结构异常复杂,功能尚不清楚。百年来,疫苗研制不成功的原因,步志高认为有三个:病毒宿主非常狭窄,只有野猪和家猪;细胞宿主也非常窄,主要是猪的原代巨噬细胞;没有其他近亲病毒可以参考。
  这直接导致“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采取基因缺失的技术方案”。2018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农科院第一时间成立了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代表组,开展了联合攻关。
  步志高认为,疫苗研制的两个卡脖子问题是安全性和大规模生产工艺。
  攻关组拿到毒株以后,首先要遴选构建疫苗的策略。近几年,国际上发表了五种被认为有应用潜力的策略,分别是英国一种、西班牙一种、美国三种。“我们借鉴这五种策略,对中国的病毒分离株作了缺失实验,结果发现其中三种达不到目的,还能够完全致死,或者部分致死;有一种失去了免疫效力。”
  剩下一种策略是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经过深度生物安全评估,攻关组发现它持续感染时间比较长,而且会在同居猪之间感染;更重要的是在体内连续传代时,这个疫苗株可以发生毒力返强。
  “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欧美所有的现成方案都是不可行的”,必须采取双基因缺失技术方案。安全性评价发现,新的候选疫苗株没有在动物之间水平传播的能力,在体内也没有办法连续传代。“达到了兽用活疫苗的安全要求。”
  此外,一直制约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最大瓶颈也得到了突破,实现了原代巨噬细胞工业化生产高效、质量可控、成本经济。近期已向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认为,哈兽研科研人员的严谨求实精神和能打硬仗作风,高等级P4生物安全实验室和高标准SPF猪(无特定病原感染或携带猪)生物质材料,加上近年来基因组学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产学研结合的联合攻关平台,为攻克这道百年难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场深刻反思
  “发生疫病之前,我们在防控疾病上主要靠疫苗和保健药物,有一些简单的生物安全措施,但执行的并不是很到位。所以才会发生猪瘟。”
  “我们一直把生物安全作为一个负担,很多猪场不愿意执行。”
  “这次非洲猪瘟对我们是一个洗礼,管理者都在洗脑,重新对猪场进行生物安全的评估、修正。”
  “区域化猪场生物安全如果不解决,事实上全面复养还是有压力的。”
  “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重振中国健康养殖的生态体系,要从这次危机当中吸取教训,做好布局、规划。”
  与会企业家代表纷纷表达了重新审视生物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做了一些反思,非洲猪瘟固然是养殖业的劫难,但它也是对我们过去过度依赖药物和疫苗,可以说是漠视生物安全的惩罚,是行业提档升级、浴火重生的契机。”哈兽研研究员仇华吉说。
  他认为,生物安全体系不是对非洲猪瘟的权宜之计,它应该成为今后防控任何疾病的有利武器,而且应该是所有猪场的“标配”。
  通过实践,仇华吉发现,非洲猪瘟并不是百分之百致死。“在防控度很好的情况下,存活率可达20%到30%。”虽然很难根除,但是在一个猪场之内净化它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仇华吉介绍,生物安全的核心理念就是单向流动、脏净分区和互不交叉。通过多重阻断与杀灭,确保每个环节互相配合,如果前面有漏洞,后一个环节能够有所弥补。同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为了防控非洲猪瘟进入猪场,应当建立四道屏障:外围区防御,建立必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车辆洗消中心、一级隔离点、物资中转站等;场外区域防御,包括实体围挡,物资、食物消毒间等;场内区域防御,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围挡等;不同生产区之间的防御。
  “做好生物安全,同时做好营养、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提高猪舍的健康度、舒适度,保证猪的健康福利。我认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仇华吉说。
  一次复养实验
  大北农集团黑龙江北镇二场发生了我国通报的第一个规模化养殖场非洲猪瘟疫情。当时存栏量24.5万头,发生疫情后,捕杀了将近2万头生猪,造成经济损失达1.3亿元,对行业、对大北农集团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介绍,截至9月9日,全国及时处置非洲猪瘟疫情153起,今年以来疫情发生的势头总体上减缓。目前全国29个省区的疫区都全部解除封锁,生猪生产正在逐步恢复。近期猪价较快上涨,主要原因是供应不足。
  “猪粮安天下,中国不能没有猪。”大北农集团副总裁丛培原说,“所以我们必须复养”。在与哈兽研接触之后,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
  在复养前,哈兽研联合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和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分别研发了8种非洲猪瘟快速诊断与检测技术与产品,以及病毒消杀技术,为复养提供了技术支撑。
  基于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以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哈兽研等机构共同研究建立了全流程复养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形成了“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导猪场开展复养工作。
  该猪场6月底以来已转入基础母猪6504头、分娩3205窝、家庭农场投苗32户,10月中旬将实现满负荷运转。猪只的口腔棉拭子、血液棉拭子,共检测4636份,结果都是阴性。
  “其余疾病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抗生素用量、用药成本大幅下降,并为下阶段部分疫病净化创造了条件。”丛培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大北农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充满信心,也充分意识到与科研院所合作带来的巨大效益。
  陈光华认为,该技术要点是9月4日印发的《感染非洲猪瘟养殖场恢复生产技术指南》的技术操作规程。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认为,相关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可为其他养猪企业复养及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