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公共卫生问题。”8月11日,在广东潮州举行的首届粤港澳食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做了题为“食品安全交流的新理念”的分享。陈君石认为,谣言和误导性信息仍不断困惑着广大消费者,这些谣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已经超过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导致的健康危害。
信息的不对称造成
误导性的信息占上风
“三聚氰氨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中国的食品安全不管是从政府监管、立法、标准,还是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保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步是显著的。”陈君石认为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还是不放心、缺乏信心,没有信心的原因是不信任。
除了食源性疾病以外,中国面临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掌握的食品信息,与政府、企业掌握的信息,完全不对称。”陈君石院士表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误导性的信息占上风。误导信息造成的负面舆情,对广大消费者在心灵上的危害,远远大于食品中添加剂等危害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影响。
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要向广泛的食品信息交流拓展
陈君石提出,应积极推动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向“广泛的食品信息交流”拓展,旨在重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他认为,食品信息交流的核心目标,是各利益相关方互相信任,重塑消费者信心,缓解政府承受的舆论压力。政府和企业应当坚持以科学为基础开展信息交流,用开放透明的姿态赢得信任。
今年2月,三全食品旗下灌汤水饺,被爆出疑似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对此,三全发布情况说明,“已第一时间将相关疑似批次产品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并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对此,陈君石认为非洲猪瘟病毒传染,与食品安全不相关,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但对食品行业造成很大压力。他认为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工作全过程的信息交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体系,“同时要加强各方的沟通协调,避免信息不对称、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