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天祝县牧民 搬出保护区 吃上产业饭

2019-06-24 甘肃农民报 670 0
核心提示:  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的加快,天祝县越来越多的牧民响应号召,从保护区核心区搬迁出来,住进生活便利的移民安置点。他
  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的加快,天祝县越来越多的牧民响应号召,从保护区核心区搬迁出来,住进生活便利的移民安置点。他们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统一建造的二层小楼、干净平整的街道、家家户户门口的花园……6月19日,记者随“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来到天祝县松山镇德吉新村移民安置点时,眼前的画面让人赞叹。
  2014年,德吉新村移民安置点建成,来自东坪、朵什、哈溪、大红沟、赛什斯、西大滩8个乡镇、51个村的村民通过生态移民政策搬迁到了这里,李鸿萍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她已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李鸿萍邀记者来到家中,宽敞的客厅、干净的厨房,一家5口人住得舒心自在。她告诉记者,政府补贴了7万元购房款,自己只花了13.5万元,就住进了这栋新建的房子。她原来的家在东坪乡扎帐村,交通不便,吃水困难,去趟县城,都要走100多公里的山路,孩子上学也不方便。“现在好了,德吉新村离县城只有22公里的距离,交通便利多了,两个孩子也开始在附近的松山镇读中学了”,李鸿萍说。
  搬进新居后,如何致富增收成了困扰李鸿萍的新问题。这时,村里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划定区域,为每户免费建造一个种养殖大棚,发展种养殖产业。李鸿萍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将别人没精力管的11个大棚流转过来,全部种上香菇。同时,她抓住天祝打造“中国高原黎麦之都”的契机,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460亩,开始大规模种植黎麦。
  “一个菌棒3.5元,政府补贴2元,自己只付1.5元。产出的香菇,按照收购协议交给当地食用菌加工厂,每个棚一年能挣1.5万元,11个棚就是16.5万元。种植的黎麦每亩能获得400元的补贴,除去工人工资,收成后一年也有20多万元的收入。”
  李鸿萍在生态移民政策的帮助下吃上了产业饭,这是她此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据了解,为实现移民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的目标,德吉新村坚持产业先行,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打造以香菇、赤松茸、金针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高原藜麦为主的藜麦种植基地。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推行“订单+保单”的收益保障机制,为每户建设200平方米种养殖暖棚1座,目前累计建成866座,其中556座用于养殖,150座用于食用菌种植,养殖暖棚棚均收入1万元,食用菌棚棚均收入1.8万元;新整理耕地7473亩,按人均1.5亩标准承包到户。今年全村计划种植藜麦2500亩,其中精准扶贫户种植325.5亩。同时,引入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将吸纳500名农牧民进入企业务工。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