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食堂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几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食堂就餐之后,回家出现肠胃不适,随后大批学生家长开始质疑食堂的管理,“食堂给学生吃的是腐食,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等网络谣言也随之而起。尽管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真相,但“黄曲霉素”这一广泛存在于陈化粮中的毒素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无独有偶,近日网上一则关于仓库陈化粮流入上海各学校食堂,而且基本给学生吃了的传闻炒得沸沸扬扬。随后,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第一时间作出反馈,官方表示,上海根本没有陈化粮。仓储粮食实行三年轮换计划,经检测合格后,全部经由网上公开拍卖交易,也就是说只要正规渠道购买的粮食,全都是检验合格的安全粮食。
说到底,这两则谣言还是抓住了人们担心超期超标粮食进入食品流通领域的心理。实际上,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已经储存了三年以上的超期超标粮食,其黄曲霉素严重超标,不宜直接作为口粮,如食用会对身体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即便是作为饲料喂食给动物,也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营养价值降低,霉菌毒素超标
以稻谷为例,当年的稻谷属于新粮;第一次储存期限超过一年的是陈粮;而储存后变质的粮食就是超期超标粮食。“超期储存的稻谷,不能当口粮吃,只能加工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粮食一旦流转到食品领域里,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目前大部分超期超标稻谷都被贸易商等拍走。
无法进入食品领域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些粮食可否用作饲料,喂食给猪、牛、鸡等动物呢?
记者梳理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近年来发布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12年及以前和蓆茓囤储存)定向竞价销售的各则交易公告,发现其中要求参与拍卖的企业仅限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和酒精、淀粉等深加工企业。由此可见,尽管这部分临时存储玉米尚未出现陈化现象,但主管部门依然是严禁养殖业参与拍卖的。
之所以不能用作饲料,不仅仅是因为超期超标粮食的营养价值降低了,根据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牧局的调查研究显示,将这些粮食应用于饲料中时,尽管饲料配方、原料没有变化,但饲养畜禽的效果差异很大。如在猪的饲养方面,会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缓慢,“通过检测,该现象是霉菌毒素引起的。”在调查报告的最后这样写道。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上文提到的黄曲霉毒素,此外还有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毒素及烟曲霉毒素等五种。这些霉菌毒素经检测主要来源于发霉的玉米、发霉的麦麸、陈化粮,并在畜禽使用的全价配合饲料中都可检测出。
更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经畜禽采食后还可转移到牛奶、鸡蛋、畜禽内脏和肌肉中,人们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是诱发肝癌、胃癌、肠癌的重要因素。
经济效益也受牵连
去年6月,湖南省洞口县岩山镇菱角村某猪场中的1头猪突然死亡了,后经洞口县畜牧水产局调查诊断,确定正是因为前1个月该家猪场饲喂了县内某大型饲料厂的陈化粮饲料,从而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造成了猪的死亡。
实际上,这类中毒事件此前已经发生过多起。仅洞口县一个小县城,因陈化粮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病例就屡见不鲜,早在2001年10月,洞口县畜禽良种场就发生过饲料原料玉米严重霉变,造成9头母猪中毒、不同程度流产,哺乳仔猪严重缺乳的症状。
动物成长缓慢,甚至因病死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牧民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收入受牵连。2016~2017年,我国南方地区部分饲料企业陆续有客户投诉黄膘肉问题,具体表现为育肥猪出栏屠宰后,胴体皮下脂肪、背膘发黄,偶见瘦肉组织发白渗水,严重影响猪肉的卖相、等级和售价。经调研发现,本次出现大面积的黄膘肉猪问题都与企业使用了2013年和2014年的陈化玉米有关。
以某企业为例,该集团年销售饲料近200万吨,每个月近18~20万吨,其中中大猪料占其饲料销量的近50%以上。在使用陈化玉米后,出现了严重的黄膘肉问题,而出现黄膘肉的猪在市场上很难销售,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进入食品行业,如加工火腿、卤肉等产品。2016年8月~2017年4月,毛猪价格在17~18元/kg,黄膘肉猪只有6~8元/kg,但仍然难以售出。对于出现黄膘肉问题的养殖户,饲料企业会给予每户每头猪200~700元不等的赔偿,或者饲料企业把黄膘猪按市场原价收购。据估算,本次事件的直接损失总值在6000万以上,而且没有计算丢失市场的间接损失。
因此,从经济和风险的双重角度考虑,饲料和养殖企业均不愿采购超期超标粮食作为饲料原料。
确保不出现监管真空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纵观国际,各国都严格把关,确保餐桌上的安全。目前,美国主要有两个部门负责食品检验工作,一个是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一个是FSIS(食品安全与检查局)。FDA的职责是确保美国本国生产或进口的食品、化妆品、药物、生物制剂、医疗设备和放射产品的安全;而FSIS负责监管国内生产和进口的肉类、家禽及蛋类相关产品。另外,还有CDC(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负责调查由食品传染的疾病的病源。执行体系分工明确,效率高。
相比之下,我国执行主体责任分工相互衔接,但是不够紧密,“现在监管是非常严格的,超期稻谷需要定向拍卖,但是这也并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不流入食品领域。”李国祥表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很多工作由基层部门承担,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还应从全局角度考虑,加强监管,确保超期超标粮食不直接和间接流入食品领域。
监管部门一直在行动。近期,新千年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即将于3月末正式开始,这是“摸清家底”确保超期超标粮食不流入食用领域的第一步。记者注意到,近日各省已陆续召开库存大清查工作调度会,部署清查前的各项准备。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要求对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进行清查。
“相比以往的粮食库存清查,此次清查的提法中明确了是‘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清查的内容不仅包括库存粮食的数量,还强调库存粮食的质量。根据要求,清查将对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储备粮轮换管理、政策性粮食库贷挂钩、财政补贴拨付等情况实行同步检查,验证库存粮食的真实可靠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