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牛,一种被称为“小家庭”的党建工作模式备受关注。
7年前,蒙牛广东清远工厂探索出“独立绩效经营、自主管理”的“小家庭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营业绩、激发员工创造力、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如今,通过多年来在整个蒙牛进行推广,1200多个“小家庭”模式已经成为蒙牛创新党建工作的独特标签。
(图:蒙牛“小家庭” 模式 促进提质增效)
“我们把业务骨干放在小家庭里,这个业务骨干能够带动一批人成为新的业务骨干,企业就能真正地实现传帮带。”蒙牛集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文婷认为,以党员为骨干的“小家庭”正成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小家庭: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龙头企业,蒙牛既要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也有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但蒙牛有4万多名员工,1000多名党员,要把党的路线、方针在蒙牛落地非常难,必须发挥员工的整体合力。以党员为骨干的“小家庭”模式很好地发挥“连接”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员工发展、企业发展结合了起来。
组织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以人为本。“小家庭”模式从根本上而言,是高度认可“人”的重要性,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小单元,让员工真正感受到组织对“人”的尊重和重视。在“小家庭”模式中,权力和责任被分摊到个人,企业与员工建立战略依存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和他的努力分不开,这是对员工很大的承认和鼓励,向心力、凝聚力由此而生。
(图:蒙牛“小家庭”开展工作中)
“小家庭”积极为广大员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带动全体员工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小家庭”孵化,一批非常优秀的基层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成为先进典型、模范人物,比如蒙牛技术设备服务部自动化技术工程师王利柱,比如蒙牛生产制造系统东北大区“铁娘子”吴利辉,比如蒙牛沈阳事业部动力家族污水处理厂组长刘林,比如清远蒙牛102号家庭徐丽虹、李秋萍、钟新磊、袁思伟、吴忠。这批技术骨干,是蒙牛最宝贵的财富,为蒙牛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仅王利柱研发的装箱机器人,就为企业累计节约人工包装辅料成本累计6000多万元,被蒙牛人誉为“王利柱工作法”。从更大层面看,先进典型、模范人物也在蒙牛起到很好的标杆和带头作用,起到“鲶鱼效应”,激发了更多员工创新攻坚,实现个人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小家庭:提质增效,推动生产经营再上台阶
小家庭的另一个目标,是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好的发展。在蒙牛,1200多个小家庭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奋斗。
蒙牛研发创新部研发创新小组就是这样一个小家庭。在“家长”史玉东带领下,小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在复杂的研发工作中,发挥着自己的技术特长。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成功完成了益生菌衍生项目,为蒙牛建立了一个拥有700株乳酸菌菌种的菌种库,同时还申请了专利,将科研成果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在蒙牛呼和浩特市的和林四厂,小家庭的模式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突出。自小家庭运行以来,和林四厂共计提出创新改善361项,获得外部奖项83个,仅2017年成本结余贡献198万,抽检合格率连续七年100%,单机效率提升4%;在安全环保方面,提出安全改善185项,安全指标100%达成;在KPI提升方面,质量、成本创新提出198项,仅2017年成本结余贡献198万。
(图:蒙牛“小家庭”模式 荣誉满载)
如今,和林四厂已经将“小家庭”模式常态化。在“划小单元、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创造收益”的模式之下,推动着员工、企业的互促共赢。在其下一步规划中,除了让更多党员和积极分子融入小家庭,发挥先进模范,廉洁监察作用之外,小家庭还将升华为“职能不同”的三种模式:50个家庭中,业绩家庭38个,主攻业绩,保证指标达成;项目家庭9个,负责长期项目,打破部门壁垒;攻坚小家庭3个,攻克疑难杂症,解决难点痛点。在员工层面,赋能计划、幸福计划,则为员工的个人技能提升、职业生涯成长以及更好的“小家庭”氛围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蒙牛“小家庭”党建模式,以“家庭元素、提业绩、保安全、促氛围、自主创新”五大管理特征,决定了其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创新性地体现了党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如今,1200多个“小家庭”每年为蒙牛节约增效超5亿元,全年实现小发明、小创新等岗位突破3000多项,成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